依靠工匠的口口相传继承下来古典家具技艺
摘要:
在选料时,并非简单选取最美花纹使用即可,什么位置使用什么花纹,也有一定讲究。此外,古典家具的线脚也是其造型的一大特色。选完料、部件线脚雕刻完毕,需要将各部位部件利用榫卯结构,按照设计结构结合起来。
原标题:古典家具技艺的“明争暗斗”
明式家具线脚制作暗含匠心
古典家具技艺的精巧——艺术的设计与完美的手工相结合,成为红木家具的灵魂。那些具有灵魂的技艺,依靠工匠的口口相传继承下来,成为红木家具的经典符号,彰显着传统家具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继承和创新中更显华彩。
选料和线脚暗含匠心
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顶峰时期代表作,明式家具的特点明显:线脚简练、简单又不失装饰意味,做到这一特点,重点来自选料的精准和线脚的变幻运用。硬木一般都有纹理,历来都以纹理清晰华美者为美,因此工匠在选料时,总是将花纹好看的美材用在家具的显著部位,如椅子的背靠板、罗汉床围子正中间、桌案面心等。
在选料时,并非简单选取最美花纹使用即可,什么位置使用什么花纹,也有一定讲究。据明清家具专家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中考证,官帽椅、扶手椅的背靠板,常常呈“流湍回旋”的图案,床围板往往呈现“风起云涌”之势,有的家具甚至整个看面都有纹理,而且均匀自然。还有一种使用美材的方法,就是用厚板剖成两半,用在对等的位置,如圆角柜的柜门、对称面心的桌案等,不仅有花纹美,还有对称美,在无规律中又有规律,二者的统一,显得格外隽永耐看。
此外,古典家具的线脚也是其造型的一大特色。线脚,即家具上的“面”和“线”,常用在边抹、枨子、腿足等部位,通过线的高低而形成的阳线和阴线、面的高低而形成的凸面和凹面,形成线和面千变万化的组合。观察线脚最直观的形式就是看家具中部件截断面边缘线的造型线式,如家具的腿足有圆足、方足、扁圆足、扁方足之分,如桌面、几面、椅子坐面等边抹的线脚,以各种“冰盘沿”的形式反映出各种不同的个性特征来,有的平和,有的锐利,有的宽厚,有的精巧,有的肥美,形成家具不同的气质。
在当今红木家具制作过程中,遵循美观、对称是选料原则之一,此外,选料还是决定家具品质的基础。据名佳红木董事长张正基介绍,在选料上家具的外表和承重等主体部位不能使用边材;板料、框料的厚度、大小要遵循规范;主体部位的木材及其纹理、走向要一致、对称、协调。目前消费者对于家具的线脚十分了解,一件家具线脚的好坏与否也成为辨别内行和外行的关键。
榫卯家具骨子里的“明争暗斗”
选完料、部件线脚雕刻完毕,需要将各部位部件利用榫卯结构,按照设计结构结合起来。传统家具结构颇有特点:以立木为支柱,横木作连接材,吸取了大木构架和壸门台座的式样和手法。跟房屋、壸座一样,家具的平面、纵和横的断面,除个别变体外,都作四方形。四方形的结构是可变的、不稳定的,但由于传统家具使用了“攒边装板”,各种各样的枨子、牙条、牙头、角牙、短柱及拖泥等,加强了结点的刚度,迫使角度不变,将支架固定起来,消除了结构不稳定的缺憾,同时还能将重量负荷,均匀又合理地传递到腿足上。
而各部件能够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取决于榫卯的功劳。榫卯结构不使用一根铁钉,却能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家具榫卯工艺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出现了上百种结构,现在常见的有格肩榫、插肩榫、楔钉榫、夹头榫、抱肩榫、粽角榫、攒边格角榫等。如果家具放弃了榫卯,尽管材料是红木,就不再是中国传统家具,而进入现代家具系列。
榫卯结构除了支撑起家具整体结构,也是重要的装饰手法,重点体现在“攒接”和“斗簇”上。所谓“攒接”,就 是借用榫卯将短材衔接在一起,组成各种几何图案;“斗簇”指用锼镂的花片,仗栽销把它们斗拢成图案花纹;或用较大木片锼出团聚的花纹,而其效果仍似斗簇。家具上装饰性很强的透空图案,有的是纯用攒接方法做成的,如十字连方或扯不断等;有的是纯用斗簇方法做成的,如四簇云纹;有的则兼用二法。
榫卯和结构是创新底线
在北京元亨利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看来,目前,古典红木家具创新之势颇多,而结构和榫卯是古典家具创新的底线。他说:“不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而用铁钉、金属构件等进行连接,首先严重缩短家具的寿命,影响家具的传承。另外,现在很多新潮设计师不懂框架结构,设计出来的家具耐受力也差。以前人们做一件东西,要翻来覆去研究几年,从人体学、力学方面进行严格考量。如果对框架结构不重视的创新家具,就不好说了。中式家具的底线,就是榫卯和框架结构,这两点切不可丢。”
当一件家具组装完毕,其表面的装饰等功夫也不容忽视,这其中包括雕刻、镶嵌、打磨、上漆或上蜡等。在这其中,雕刻在装饰手法中占首要地位,因为家具绝大多数纹样是靠雕刻造出来的,就是攒斗、镶嵌也需要施加雕刻才能完成。按照技法,雕刻可分为阴刻、浮雕、透雕、浮雕透雕结合、圆雕等,按照题材,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吉祥文字图案、宗教图案等。
三分雕工 七分磨工
家具的线、面需要通过打磨来最终定型,而雕刻的神韵更是要靠打磨来体现。除却这些物质上的装饰,在组装完毕后,红木家具的表面还要经过精心再装饰——打磨、上漆或上蜡。家具的打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旧时曾有俗语称“三分雕工,七分磨工”。精细打磨过的家具,不仅光滑圆润如婴儿肌肤,雕刻生动活灵活现,而且透亮无比,将木材自然的纹理、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漆和烫蜡,作为红木家具或部分硬木家具表面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紧接打磨工序之后,可以对家具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无论是上漆还是烫蜡,经过打磨的家具送到漆工或蜡工手里后,都要经过工人的再次打磨,保证无工具痕迹,无油污、胶迹,清除研磨木粉,利于蜡液向木材组织内渗入,防止木纹变黑而形成污秽涂饰。
在雕刻、打磨等工艺上,当代的红木家具制作并没有太大改动,更多是从工具的创新上更为细腻地继承古典技艺。据劲飞红木董事长吴新建介绍,目前打磨工使用的工具更为丰富,从150号砂纸到1800号砂纸不等,保证家具表面更为细腻。在雕刻方面,目前大型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仍保留了手工雕刻,工具的进步,也让雕刻更为细腻,如常见的四层云龙纹,现在可以做到7层或8层,更为生动传神。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