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省收藏协会副会长林安国介绍,变现难的问题更多地出现在新晋藏家身上。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让他们难以判断藏品的品质,买到赝品或者品相不好 的藏品当然很难变现。
原标题:收藏品大多贱卖 就是因为这3大恶疾
长沙的胡先生涉足收藏长达30多年,涉及的收藏门类也十分丰富。不过当记者向胡先生问起藏品变现的话题时,他便立即愁眉不展。
胡先生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公司资金出现一定困难,正好今年年初北京一家拍卖公司打电话告诉他,准备在5月份举办一场大型拍卖会,目前正在征集拍 品。胡先生选了一件2008年以100万元竞得的清中晚期花瓶,要求起拍价定为120万元。结果拍卖公司以市场不景气为由,把起拍价定为80万元。
这一起拍价,胡先生当然不同意,“这几年与我这款青花梅瓶差不多的拍卖成交价已高达两三百万元,实际上我要求的起拍价算是赔钱卖。”胡先生很无奈地告诉记者。
去年10月本报组织的一次鉴宝活动,两千收藏藏友参加活动,几乎人人都在关注艺术收藏品的变现问题,他们经过多年精心收藏的藏品要么贱卖,要么无人问津而流拍。在这些藏家心里,都有一个同样的感受:收藏品变现太难了!
藏家多,藏品大多不靠谱
省收藏协会副会长林安国介绍,变现难的问题更多地出现在新晋藏家身上。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让他们难以判断藏品的品质,买到赝品或者品相不好 的藏品当然很难变现。同时,新晋藏家对市场的交易模式与信息的掌握不够,也会遇到变现难的问题,一般资深藏家都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与经验很好地规避风 险。
收藏协会另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有个收藏爱好者收了一屋子的老玉器,大部分都很难变现。为什么呢?经古玉行家辨别,其中80%是假的。”像这样的东西根本就谈不上变现了。
价格混乱,鉴定机制不完善
艺术品市场价格混乱也是收藏品变现难的原因之一。目前,收藏市场缺少相关的权威机构对艺术品进行价值的鉴定与评估,价值无法确定或是鉴定混乱,艺术品交易自然会受到影响。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有些“走穴”的所谓鉴定专家被一些商业文化公司聘请,时常光顾长沙。这些专家中不乏有真功夫者,但黄念曾告诉记者,他们中大 多数人实战经验很少,以专家的身份,频繁出现在繁荣的古玩行业中,或给人掌眼,或开具鉴定证书,以纯商业的行为挣取高额的鉴定费。
渠道少,周期长,市场不健全
据记者调查了解,渠道少,周期长,市场不健全都是变现难出现的原因。
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卢伯雄介绍,目前长沙收藏品变现的渠道有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个藏品在拍卖行以高价成交,虽然对于知名藏家来讲,会有拍卖公司主动联系藏品上拍,但是对于湖南的收藏大军来讲,绝大多数藏品都没有机会登上拍卖场。
就算是藏品可以上拍,也要经过送拍、预展、拍卖等环节,周期颇长;并且在拍卖完成之后还需要卖家交割才能最终获得拍卖收入,不能随时变现。
此外,收藏热催生了诸多的古玩市场,但不管是老牌的古玩市场还是新生的古玩市场,都越来越注重经营的规模,在扩建的同时也带来了麻烦,一些商贩不守诚信,市场上藏家被骗的事情屡见不鲜,交易双方都缺少信任,自然增加了藏品变现的难度。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