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展览资讯 > 正文

民国发票资料展见证南京民国商业“背后的故事”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7-17 来源:光明日报

摘要: 近日,以“发奉墨香”为主题的民国发票资料展在江苏南京美大纸行旧址开展,展览展出了180张民国时期南京各行各业的手写发票。


  原标题:南京展出180张民国发票:见证65年前商业格局


展出的民国发票


展出的民国发票


  中华百货商店发票、大昌林记铁工厂、才记丁鸿发煤号……近日,以“发奉墨香”为主题的民国发票资料展在江苏南京美大纸行旧址开展,展览展出了180张民国时期南京各行各业的手写发票。这些发票,不仅反映出当时南京商业发展水平、物价水平、税收等状况,还可以折射出当时通货膨胀、送礼开发票等社会现象。

  走进美大纸行旧址,玻璃橱窗内是一张张泛黄的老发票。时间是从民国三十五年到民国三十八年,即1946年到1949年之间。这些发票的收藏者王灏良告诉记者,那时候发票叫“发奉”,所有的“发奉”都是纯手写并盖上印章,贴上印花税票。

  “每张‘发奉’背后都有故事,而把这些发票放在一起看,则能看到更多东西。”王灏良说,比如,把100多张当时太平南路沿线商家的“发奉”摆在一起,可以基本还原出1946年到1949年间太平南路沿线的商业格局。原来的太平南路基本上是从现在的健康路到中山东路,这条街上有中华书局等几百家商户,集中了饮食、文化、仪器、设备、仪表等。从这些民国发票可以看出,当时,太平南路沿线非常繁华。

  记者发现,从这些发票的数额来看,当时的通货膨胀程度十分惊人,例如,修个自行车轮胎要5万法币,买个箩筐要16万法币。南京鹤林鲜果庄在开发票时,清楚标明“大蜜橘十斤,64万元”,付款方是“新安公司”,连用途“送礼”也写在了上面。此外,从这些发票中,还可以看出当时的纳税轨迹,比如,有好几张发票的背后全贴满了税单,这说明,当时税赋已经很重,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从3年前开始,王灏良就开始搜集这些民国发票,谈及原因,他说,这些发票,不仅能见证南京的历史变迁,更体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仔细看这些发票,上面大多有‘宝号’‘台照’这些我们早已不用的词语。如果是某个单位来购买东西,那么就会在对方单位名称下面加个‘宝号’,以示尊重。有时还要加个‘台照’,这是对签名盖章的一种尊称。”王灏良说。

  有专家表示,民国发票上的盖章其实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印信文化”,每张发票都要手写,考验开发票者的书法水平,并且充满了人与人的尊重,这是当下机打发票所无法替代的。


(责任编辑:李桂芬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