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开始师从立体派画家Andre Lhote 及Maurice Denis学画,到第一号作品被一家商业画廊收购画家塔玛拉几乎没用多长时间。二十七岁,这位“美貌新锐女画家”就开始受到欧洲艺术界的瞩目。
《夏季》,1928作
塔玛拉本人在谈及自己创作的时候曾经说“每一幅都是自画像”,其对自己及其艺术的了解可谓深矣。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的性表达来源于性体验的要素要远远多于对性的想象。而塔玛拉的艺术创作则更进一层,一种对自我肉体的自恋情节浓得难以化解。这种自恋是如此强烈,乃至于有时会达到自我膜拜的程度。她善于从模特的身体中发现自身的美,将一种发自本体的宿命冲动倾泻在画布上。
《音乐家》,1929作
塔玛拉是一个几乎只为情人作画的画家,为她充当模特的也多是其“如意郎(或女郎)君”。当画家面对风情万种的裙钗的时候,视线会越过横陈于眼前的柔媚的玉体,透视到自身的馥郁和美艳;而在面向男性情人的当儿,则在感受着他们射向自己的充满欲望的灼热目光的同时,画家自身的美似乎也得到了最真实的确认。就在这样一种恍惚莫名的情绪的左右下,塔玛拉描绘了一幅又一幅无比感性的“自画像”。
《春天》,1930作
塔玛拉创作生涯的盛期大约只有十年左右的光景,即从不到三十岁的少妇到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当画家开始觉出模特们年轻而富于活力的肉体与自己那日渐衰老的身体“有隙”的时候,其黯然是不难想象的。也许正因此,塔玛拉后期的创作明显远离了那种在早年创作中常见的呼之欲出、光亮夺目的官能色彩,代之以少女的清纯和恬静;以前画布上铺陈的那种鎏光溢彩、性感欲滴的鲜嫩肤色也逐渐变成了比较贴近自然的化妆色,连早年爱用不已的玫瑰红也绝少使用了。塔玛拉忽然间衰老了,欲望也变淡泊了。
《亚当与夏娃》,1932作
进入20世纪70年代,塔玛拉的艺术连同其传奇的经历开始重新受到瞩目,画家的作品再度出现于美欧的著名画廊和美术馆。塔玛拉的绘画对现代艺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别的不说,其笔下那些带有强烈装饰风格的衣着华贵入时的欧洲王公贵族人物的肖像甚至对时装产生了影响。在时装之都巴黎,有一个响当当的高档时装品牌:Lolita Lempicka。其前半部分取自纳博科夫的著名小说《洛丽塔》,而后半部分则来自塔玛拉·德兰姆皮卡的名字。到底是法国人,浪漫,时髦而不失书卷气。但塔玛拉已经归隐墨西哥,对包括自己的艺术在内的一切都漠然了,于1980年去世。
(责任编辑:小蔡)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