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造是一种自由,面对艺术史的深沉积淀,对于旧时经典图像的重写,当红白蓝的旗帜在乱草中褪色,是以重建的方式完成消解,还是一种行动上的复制,从来就是各执一词。且来听艺术家们自己的回答。
岳敏君 其实想摆脱西方文化的影响
岳敏君第一个在佩斯北京举办的展览“路”,讲诉了耶稣受难重生的故事。“在西方,耶稣受难的故事所使用的颜色、方法都是痛苦的,但是我们看佛教,传统壁画的色彩都是艳丽的,东方人对宗教从色彩的情感上和西方是不一样的。我想摆脱西方人在描述这样一个故事时心理的状态和感觉,所以也用了很多花哨的色彩。通过色彩的改变来重新理解一下所谓的宗教绘画和文化当中的影响。”岳敏君回答着这组作品创作之初的想法。“当我们在对自身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宣传的时候,我发现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方法来支撑这个系统,只能算有一个目的。所以我希望中国人能找到一个最本质的方式方法,或者创造出一个新的东西,来支撑我们的文化结构。”
刘溢 发自内心的笼络大家
“创作时,我就是随着自己的心性来发挥,怎么过瘾怎么来。我受过严格的古典绘画训练,常年保持着一种个人游荡的状态。对于我来说,展示在博物馆里的作品已经不能称之为艺术品了,真正让我激动地东西,它应该是艺术家发自内心的个人情感的释放。利用古典绘画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在利用老百姓。因为我们大部分人是接受过古典艺术的洗礼的,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更容易笼络大家。通过这种绘画方式,还必须提供更多新鲜的内容给大家,要不然也就不能称之为是艺术家,那就是匠人。在我的作品里,我喜欢借用民俗的题材,忠实于传统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传达我的那份感动。”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