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来自雅昌艺术的统计数据表明,瓷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在2013年止跌回升,成交数量大幅上扬,高价拍品的成交提振了整体市场信心。高价拍品对市场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褪去高价的光环,中低端拍品市场同样值得关注...
明代瓷器均价最高
清代瓷器市场份额走低
据统计,2010年以来,伴随着中低端瓷器市场份额的回升,民国与现当代瓷器的市场份额同时逐年走高,清代瓷器虽然是整个市场的龙头老大,份额却逐步走低。
明清瓷器是瓷器板块的重要支撑,2012年时明清瓷器同比下跌29.65%、35.56%,2013年明代瓷器同比下跌11.38%,清代瓷器略有上升0.10%,回暖幅度达35.66%。明清时期瓷器虽然存世量大,但随着精品的沉淀和藏家的惜售,中低端价位的拍品品质较之前下跌,成交额亦有所下跌。民国瓷器板块一直未受重视,但在这一区间却一反常态的价格稳健。民国瓷器并未像其他板块一样起伏明显,反而相对平稳,2009年—2013年一直保持正增长,即便在2011年的井喷期过后仍保持了7.89%的增长率。现当代瓷器成交额起伏明显,在2011年增幅达280.36%,随后缩水20%,在2013年实现9.33%的正增长。民国、现当代瓷器的良好表现一方面源于明清瓷器资源几近枯竭,民国和现当代瓷器作为新板块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对于藏家而言,民国、现当代瓷器价格相对低廉,目前正是收藏投资的好时机。
现当代艺术瓷器价格仍处于低位态势,但综合考量,它市场占有量及均价在拍卖市场上已有所攀升。目前近现代陶瓷正处于价值洼地,不失为一个投资方向。在中低端瓷器市场,明清精品瓷价位也非等闲人能触及,而且大多集中于顶级藏家之手,其市场已趋于平稳和沉淀,另外,对明清瓷器的仿制技术可谓以假乱真,对藏家考验极大;民国时间较短,瓷器量少,投资优势不明显。作为瓷器领域的延伸,现当代陶瓷则是一个年轻的活力板块,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2014年春拍
中低端瓷器刚性收藏需求依然旺盛
纵观中低端拍卖市场整体,2013年是其走向消费化、多元化的新开始。传统的文房杂项固然大行其道,而香具、茶具、铜炉、砚台、紫砂壶,乃至佛珠手串、天珠沉香等新品种,也被重新包装得焕然一新,极富高级文化消费品的趣味,诉求的对象——富裕的新中产文化阶层;结果——柳暗花明,惊喜连连。比较突出的是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中推出的两场藏天珠专场,共斩获6999万元的佳绩;另一家北京古天一则推出了一场缤纷多彩的新古珠玉奇石混合新编组佩专题,大受欢迎,拍得近3200万元的总成交额,将古玩另一面的时尚消费特点充分展现出来。
业内有专家预测,2014上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向仍然不容乐观,这将取决于高端珍稀精品的供应情况,以及国内经济动向的明朗程度,整体市场的转机或会出现在2014下半年,但目前市场所期待的新买家及新资金仍然处于围观或谨慎入市,而资深的行家们则变得更加挑剔,故中低端明清瓷器的市场将会更为险峻。
另一方面,市场上对中低端瓷器刚性的收藏需求依然旺盛,单品价格在人民币三百万元以内的明清官窑瓷器仍然会是市场的主流,与此同时,高端文化消费品的形式也将催生新生代的玩家和藏家,题材种类多元化、文化趣味深厚,富有时尚装饰性,已形成另一块拍卖新领域,值得关注。
最近两年来逐步升温的古代青铜器与佛教金铜造像,会继续保持上涨的良好趋势,形成与明清官窑瓷器分庭抗礼的局面。尤其是市场基础深厚的佛造像,已经频频成为市场焦点话题,而2013年年度十大单品成交单上,佛像已经位居第一及第十,说明了佛教艺术品的潜力。
南方日报记者 谢梦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