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六月间,又是一年春拍季。内地各大拍卖行鏖战正酣。内地艺术品市场天价拍品尚未出现,反映出内地艺术品市场正朝着理性的方向回归。
瓷器杂项平稳中有亮点
今年香港春拍上,瓷器杂项的表现尤其火爆,但并没有使内地首轮春拍产生天价拍品。不过从拍卖结果看,瓷器杂项的表现是平稳中有亮点。
在北京翰海2014春拍上,所推出的瓷器杂项共计13个专场,成交总额达到了5.45亿元。其中“荣斋善泽——沉香茶香具”专场更是拍卖出了2.22亿元。另外,在瓷器杂项中,包括金铜佛像、玉器、瓷器都有多件拍品的成交价达到数千万元。一件清嘉庆“白玉御题诗文吉庆有余如意”以2300万元成交;一件近代“达拉干沉香料”成交价高达3622.5万元。
中国嘉德推出的五大瓷器专场总成交额为2.3亿元。推出的家具工艺品板块总成交额超2亿元。其中“器美神完——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专场总成交额超过1.2亿元,其中,晚明黄花梨高靠背南官帽椅成对以1667.5万元成交。古籍善本专场延续了近几年的火爆态势,其中“笔墨文章—信札写本”专场中一件“五代敦煌供养菩萨像”以632.5万元成交。在“紫泥春华——近现代紫砂臻品”专场中,顾景舟制九头咏梅茶具以2875万元成交,拔得头筹。
而华辰的影像专场也取得了11%的增量,专场以成交总额1452.7万元、成交率71.56%的成绩收槌,继续保持影像收藏市场良性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公报1949年至1953年的上海影像(1221张)以103.5万元成交。
市场趋于理性
内地春拍过半,市场对精品和珍品依然保持高度关注。但市场资金并不宽松,藏家显得更为理性。例如,在传统热点板块的近现代书画方面,品质、著录、递藏等体现作品价值的因素,成为决定作品成交情况的关键。
但是,对于艺术品市场成交最大份额的近现代书画而言,精品难现也是客观现实。大名头流拍的现象也有出现,例如徐悲鸿的《双马图》和《奔马》分别流拍;而48平尺的范曾作品《度吕图》以720万元起拍,加价至750万元时出现流拍;陈佩秋的《仿古杂画册》也流拍。可见,如果藏家认为画作水平与高价不相匹配,流拍也是属于正常现象。近现代书画市场不可能再重复以前大起大落的格局,天价拍品或成历史。
瓷杂板块虽然偶有黑马,但仍旧以中低价作品为主。康熙“清宁之宝”寿山石印章以2000多万元成交,但位居其后的郭懋介“牧童遥指杏花村”寿山田黄石薄意摆件成交价仅为230万元。
总之,对于非理性狂飙之后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成交额并不具有最重要的意义,稳健、理性、汇聚人气、活跃的气氛才有助于这个市场良性地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