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梳理2014拍卖专场的实际成交情况,不难发现,在近现代、当代书画热闹非凡的背后,古书画类异常安静。包括赵孟頫、陈洪绶、八大山人等在内的十余位大家作品均遭流拍。我们不得不说,中国古代名作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遇冷...
原标题:中国古代名作频流拍:谁懂古人心
王翚 (清)《松风涧响图》
部分遭流拍的古书画作品
1.顾炎武(明)《草书七言诗》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2.赵孟頫(元)《致宗元总管札》 估价RMB38,000,000-42,000,000
3.沈周(明)《安老亭图》手卷 估价RMB12,000,000-18,000,000
4.陈洪绶(明)《四时花鸟》册页 估价RMB50,000,000-60,000,000
5.王翚 (清)《松风涧响图》 估价RMB 6,800,000-7,800,000
6.陈淳(南宋)墨花图 估价RMB 23,000,000-25,000,000
7.董其昌(明末)行书《月赋》手卷 估价RMB2,000,000-3,000,000
8.王铎(清)行书《济水源北海王祠》 估价RMB1,000,000-1,500,000
9.董其昌(明)行书《昼锦堂记》 估价RMB3,500,000-5,500,000
10.蓝瑛 (明)《弄璋图》 估价RMB800,000-1,200,000
11.八大山人 (清) 《松崖图》 估价RMB1,400,000-1,800,000
六月,浓夏近,暑气渐增。时节,它不停地转换,似乎在提醒着人们,炎热将至。然对于刚收尾的今年春拍而言,这股热风不亚于今夏这波热浪。当然,物极则反。有最热,则有最冷。这个春拍,古书画名作屡遭流拍的事实,不容绕开。
先不刨根问底,且暂看今春几大拍卖行的数据:成交额27.8亿元,成交额4.639亿元,成交额3.12亿元……从这一连串数字可见,几乎家家抱得亿元归。乍一看账面数字,“不错”,很好很强大。
然而,话又回来了。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梳理各家书画拍卖专场实际成交情况时,收藏周刊却发现,在近现代、当代书画热闹非凡、风光无限的背后,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古书画类,实则有流拍频现的事实。而这一现象,不仅仅只发生在某一家拍卖行身上。如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等顶级拍卖行,均未幸免;而原本期望亿元的流拍作品中,不乏大家之作,如有赵孟頫、陈洪绶、八大山人、沈周等10余人。
与春拍伊始对比,各大拍卖行高调宣称,自家古书画名作身价高,而槌响起,一二数完,槌悬着,三后槌落,却哑了场子。如此情景一次又一次重现,只不过,巧又不巧的事实是,今年春拍出人意料之处,恰恰在此。在记者访谈中,多家拍卖行和业内人士均委婉回避,甚至无意回应。为何?一家顶尖级的拍卖行反问我们,“试问,闹春拍的各路藏家中,究竟有几人,能真正读懂古人心的?”难说。好奇的是,有关拍卖行却一反低调之态,直言:这个市场俨然已经不正常了,甚至出现扭曲。大家趋之若鹜闹现代、当代书画,真与古书画至今未有权威机构鉴定有关吗?肯定有,但也需要冷思考:从岭南至全国,多数藏家自身水平尚待提高,因其对古书画的收藏价值挖掘及对作品本身的认知度,还远远不够。再纵观古今,真正的藏家,玩到高处,仍会厚古。因为各自境界、眼界均不同,古今作比,所感所触所悟亦难比拟。
也许。一如王国维所言,“有境界者,自成高格。”
末了。讲故事:一位默默无闻的藏家,一路坚持30余年。为何提他?玩物不急功近利,反倒有惊喜:一幅5000元淘到板桥画竹,带回岭南,几经笑谈,当事人仍淡定不愿究其真伪。经好心人提醒,他才验证:意外收获真迹。后机缘巧合,以300万元拍出。提及这事,他的朋友讲,“佛陀心想,这人这般心诚与执着,不如成全他一回吧!”
听完故事那刻,笔者莞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责任编辑:李文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