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市场和拍卖角度看,艺术圈与普罗大众距离遥远,”他说。“关于当代艺术,所有普通人能看到的,就是毕加索拍出了1.6亿美元的报道。这造成这样一种感觉:艺术无非就是钱。”
原标题:关于当代艺术,普通人看到的无非就是钱
由丽莎·伊莫迪诺·弗里兰德(Lisa Immordino Vreeland)执导的纪录片《佩姬·古根汉姆:痴迷艺术》(Peggy Guggenheim: Art Addict),对20世纪最受尊崇的女收藏家的生平提出新见解:佩姬·古根汉姆于1979年逝世后,艺术世界究竟发生了多少变化。
在巴黎,她与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上了四天的床。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也是她的众多情人之一,她觉得两人的关系令他的雕塑《太空鸟》(Bird in Space)贬值了。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则是她的艺术顾问。在德军占领期间,她从法国偷运出一批最经典的先锋艺术作品,一共只花了她4万美元。她视自己为抽象表现主义的“接生婆”,不过,20世纪40年代,是她的一个朋友、画家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率先发现了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才华。
战后,她在纽约开创了“本世纪的艺术”(Art of This Century)画廊,以每幅200到600美元的价格出售波洛克的画作。她收藏的326件现代主义作品都放在威尼斯大运河畔一栋豪宅里。这些作品现在价值“好几十亿”。
当然,如今的艺术界比古根海姆时代要大得多。全球化、金融撤销管制风潮、艺术成为一种可避税的替代投资手段,以上种种都鼓励人们大笔投资战后以及当代艺术市场。画廊、艺术节、拍卖会还有艺术家的数量在世界各地激增,艺术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艺术界是一个以金钱为导向的群体,”巴黎艺术交易商克里斯蒂安·奥吉尔(Christian Ogier)说。“我们有不少富有的收藏家。艺术家的价值都是以他们能诱发多高的出价来衡量的。现在和20世纪的先锋艺术世界完全不一样了。当时的收藏家要比现在少得多,他们真的是为了艺术而收藏。”
“我想玩气球,”名叫约翰的小男孩指着杰夫·昆斯( Jeff Koons)的红色《气球狗》(Balloon Dog)说。他显然不知道,一个橙色的、创作于1994-2000年的气球狗作品在2013年拍出了5840万美元。
“只有投机资本家才能玩这个气球,”约翰的妈妈告诉他。
在皇家艺术学院教书的艺术家彼得·肯纳德(Peter Kennard),把他的作品《大地上的和平》(Peace on Earth)放在皇家艺术学院网站供人们免费下载。“从市场和拍卖角度看,艺术圈与普罗大众距离遥远,”他说。“关于当代艺术,所有普通人能看到的,就是毕加索拍出了1.6亿美元的报道。这造成这样一种感觉:艺术无非就是钱。”
当然,佩姬·古根海姆也属于少数富人精英,她毕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买卖艺术市场上的顶尖作品。但古根海姆在21世纪的后继者们之中,究竟谁能成为这样一部影片的主人公?哪个机构能像她在威尼斯的中心那样,创立一个每年吸引40万名观众的艺术馆。那座艺术馆的参观者们不仅是被玛格丽特(Magritte)1953-54年的《帝国之光》(Empire of Light)吸引而来,也是仰慕古根海姆伟大的人生。
而今天,富于投资头脑的超级收藏家门喜欢低调。大型收购一般都是匿名进行,并且充满保密条款,就算私人收藏家自己开了艺术馆,受聘而来的顾问和策展人也会淡化处理收藏家的个人品味。最终,尽管有那么多亿万富翁现在把大把的钞票投资在艺术上,但正是对艺术的热爱,让佩姬·古根汉姆的成就却无人能及。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