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笔者以为,三家大拍卖行都要赴港拍卖的原因,首先缘于香港作为世界上相对成熟的第四大艺术品拍卖市场,这里的拍卖行、博览会、画廊与金融市场相对成熟,相辅相成;其次,香港拥有低税率、简单税制及完善的保险等制度。
原标题:匡时为何要去香港举办拍卖会?
清乾隆《天蓝釉六方瓶》高48厘米 估价: 1200-1600万港元
本月28日,内地排名第三的艺术品拍卖行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即将在香港独自举办首场拍卖会,因此匡时也成为了继嘉德、保利之后进军香港市场的第三家内地的大型拍卖企业。
匡时11月28日晚间在香港万丽海景酒店开槌时,总共将上拍106件拍卖品,其中包括39件中国书画作品,52件瓷器古董,15件现当代艺术品,预展于27-28日举行。
2012年,作为内地两大拍卖行的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进驻了香港。当年10月7日,嘉德香港公司举办了首场拍卖。四年来,香港嘉德与香港保利既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长项,又根据香港市场的特点扩展新项目,如今已经成为了香港除佳士得与蘇富比之外拍品与成交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
2015年之前,香港嘉德、香港保利与蘇富比在拍卖时间上组成了一个阵营,每年分别于4月初和10月初分别举行两季拍卖。今年春季以来,香港嘉德主动将自己的拍卖时间推迟到与佳士得组成为同一个时间阵营,即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分别举行两季拍卖会,其原因也许是为了与北京嘉德的拍卖会能够错开更多的时间。而这次匡时在香港的秋拍也选在了佳士得和嘉德的时间阵营。
潘玉良《月夜琴声》布面油画,73×54.5厘米,1950年代,估价:850-1000万港元
笔者以为,三家大拍卖行都要赴港拍卖的原因,首先缘于香港作为世界上相对成熟的第四大艺术品拍卖市场,这里的拍卖行、博览会、画廊与金融市场相对成熟,相辅相成;其次,香港拥有低税率、简单税制及完善的保险等制度;香港政府对货币资金的进出与兑换实行不干预政策,资金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可以自由发展;香港的商业效率较高,这里有一流的机场、码头,优秀的市内运输,先进的物流和通讯网络,可以让公司营运更快捷、顺畅和方便;香港有一套健全而有公信力的法律体系,构成了安全成熟的商业环境;香港还拥有成熟的、经验丰富的投资收藏群体,众多高资产净值人士,收藏家们的文化修养和素质都很高,经济实力雄厚。
虽然匡时是在内地三大拍卖行中第三个登陆香港,但实际上却可能是第一家在香港进行的工商注册。2009年11月,匡时拍卖(香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与日本亲和拍卖株式会社合作在香港赛马会举办了一场联合拍卖会,上拍了约400件瓷器、玉器、珠宝、手表等拍卖品。这算得上匡时拍卖的第一次“投石问路”吧!
据了解,内地拍卖行到香港拍卖也不止这三家。此前荣宝、长风、长江等几家拍卖企业都曾在香港尝试过拍卖,但没能连续坚持做下来。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可能还是“水土不服”:在海外拍品的征集力度还不够,客户资源不足,企业品牌在香港的影响力不够,在香港办公、经营成本太高等也许都是原因。
当笔者问起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为什么此时要去香港拍卖时,董先生回答道:“匡时公司发展到今天已经十年,我们希望能够迈出新的一步,在更加国际化的舞台上展现自己,以扩大我们的影响和业务渗透的范围。同时,因为内地海关的关税和增值税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与客户,使得海外藏品入境十分困难,到香港开拍卖会更是为了方便客户。也许,目前内地几家拍卖行在香港拍卖时的成交价格和客户人数还没有那两家国际拍卖行多,但他们毕竟已经在香港站稳了脚跟。尽管未来也许会很艰难,我们也要借着成立十周年的契机迈出这一步”。
在谈到对这场拍卖的看法时,董总接着说道:“我们这次只是一个规模很小的拍卖夜场,一百多件拍品,未来的规模会逐渐加大。”
也许,少而精和探索市场是这场匡时香港拍卖的基本方针吧?!
(责任编辑:小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