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教育 > 正文

亚洲美术策展人论坛:中西方对策展人理解的异同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3-09-23 来源:美术报
标签:



       “curator”中西理解中的异同


  中国跟欧美国家的艺术馆建制有所不同,中国的美术馆或博物馆内部会设有学术部、研究部、典藏部等部门,学术部、研究部可以担负起组织展览的工作,有类似于策展部的职能。据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策展人孙志新介绍,美国的美术馆、博物馆并没有专门的保管部、策展部、研究部,而是受西方美术史分类方法的影响,分为中世纪部、近现代艺术史部、亚洲艺术部等,“curator”一词更类似于部门主任或部门主管。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17个部门,每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叫“curator”。部门主管的工作包括收藏、研究、策展三项,最基本的工作是研究,当然策展也是其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策展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展示艺术品有多么精美,而是利用艺术品来讲述故事,阐述问题,展示研究成果。作为博物馆的“curator”角色很重要,一方面,他要懂收藏,帮助博物馆征集文物;另一方面,不能让它们躺在库房里睡觉,而是要利用这些文物办展览,进行文化研究;第三项工作就是出版,让展览产生更大的传播效应。同时,馆长和策展人的关系也十分地密切,在欧美和亚洲许多国家,一个艺术馆的馆长首先应该是一个策展人,因为只有具备策展经验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知道怎样去评判一件艺术品,怎样进行艺术品的管理和设计艺术品的展示。如果一个馆长不是从策展人出身做起,而是从别的渠道升迁上来,会被认为难以培养出对于策展和博物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因此,策展人应致力成为未来的馆长。“curator”也称为馆长。与国外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展览制度相比,“策展人”这一概念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尚短,在中文里它带有更多创意、策划的意思,是在当代文化研究的情景下产生的新职业。这个职业的背景严格来说与我们原先的博物馆文脉是脱离的,当代一批策展人成长的过程也非常艰难。上海双年展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一批有着做国际展览经验的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博系统对策展队伍的建设日渐重视,在吸收西方策展经验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发展亚洲的博物馆机制,培养了一批艺术馆和博物馆内的策展人员。随着展览方式的日趋多样化,还涌现了一大批以策展为职业的独立策展人或兼职策展人,甚至有很多已经活跃于国际舞台,成为对展览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的推手。


  机构策展人与独立策展人的主要区别在于,机构策展人有更多收入上的保障,而独立策展人有更多决策上的特权。机构策展人除了工作职责之外,还有对于机构运作和管理上的工作,但是独立策展人就相对自由。目前来看,我国的美术馆和博物馆还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由馆内策展,仍需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邀请固定合作的策展人启用合作的策展人机制。在西方,机构内策展人与独立策展人之间有着明确的界限,馆内的绝大多数展览主要由馆内人员策展,客座策展的情况相对较少。


  国内策展人培养  策展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一个建立在思想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综合能力的展示。以前学院教学中并没有相关专业,2003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创办了艺术管理学系,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策展和艺术市场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中国美术学院也设有艺术策划与行政专业,学科涉及到美学、历史学、图像学等等,培养了很多高起点的专业人员。近几年来,青年策展人逐渐崭露头角,这与美术学院对艺术管理和艺术史专业的重视密不可分。如今,它们都已经成为美术学院当中的热门专业。如何让这个专业学以致用,如何通过策划实践教学培养出学术型的策展人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经过双年展、三年展等一些重要展览的历练,我们培养了一批有着做国际展览经验的策展人,认识到了与国际策展水准之间的距离。2012年,由文化部艺术司主办、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中国美术馆承办的“全国美术馆策展人培训班”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以策展人的名字为主语,对全国美术馆系统人员进行策展培训,普及海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弥补对于策展经验的缺乏,为中国策展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