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罗中立《春蚕》有三幅,它们有何区别呢?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8-28 来源:凤凰网文化

摘要: 罗中立《春蚕》完全隐去了“母亲”的脸庞,她低头仔细拨弄着一片桑叶,最抢眼的是如蚕丝般的满头银发,以及一双青筋累累、如枯树皮般的、干瘦劳作的手。

1980年,罗中立完成油画《父亲》,次年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轰动全国。当时,罗中立还是四川美院的一名学生。


延续《父亲》的超级写实主义风格,朴实的人道主义精神,同年9月,《父亲》姊妹篇《春蚕》问世。


“其实也可以叫做‘母亲’。”罗中立说。


 罗中立,父亲,布面油画,1980年,155×222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罗中立,父亲,布面油画,1980年,155×222厘米,中国美术馆藏


“父亲”和“母亲”,都是对农民形象的深度刻画,前者用一张巨大的、真实的、布满皱纹的、饱经沧桑的枯黑脸庞,揭开了与以往艺术作品中完全相悖的父亲的形象。


后者则完全隐去了“母亲”的脸庞,她低头仔细拨弄着一片桑叶,最抢眼的是如蚕丝般的满头银发,以及一双青筋累累、如枯树皮般的、干瘦劳作的手。


与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精心照顾得圆圆滚滚的数十条蚕宝宝。


 罗中立,春蚕,布面油彩,1980年,137.3×219.5×6.5厘米,龙美术馆藏

罗中立,春蚕,布面油彩,1980年,137.3×219.5×6.5厘米,龙美术馆藏


“《春蚕》描绘的就是传统中国农耕社会里男耕女织的分工,用‘春蚕到死丝方尽’来表现一位母亲形象。”罗中立说。


《春蚕》完成后,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的一个到美国的展览,但此后30多年,这张作品再也没从美国回到中国。


 罗中立正在创作《春蚕》(左);《春蚕》草稿(右)

罗中立正在创作《春蚕》(左);《春蚕》草稿(右)


“我自己都不知道这张作品到哪里去了,应该是被美国的收藏家收藏了。”罗中立回忆。后来证实画作于1985年被美籍华人艺术家蒋铁峰收藏。


33年后,2013年11月,龙美术馆收藏了此件作品,回归国内。



因为最早创作的《春蚕》不知所踪,1982年、1983年,受学校要求罗中立先后复制了两幅《春蚕》,作品构图和画面与首次创作的《春蚕》并无两样。


最明显的区别,龙美术馆藏的1980年版《春蚕》,母亲胸口别了朵红花,1983年版别的是黄桷兰,1982年版则没有任何装饰。



1980年版《春蚕》



1982年版



1983年版


1980年版《春蚕》更多作品细节,请移步龙美术馆(西岸馆)展厅观看。同时展出的还有何多苓、庞茂琨、陈丹青、喻红、张晓刚、周春芽、曾梵志、方力钧、展望、向京、曹斐等近百位艺术大咖的近百件佳作,再现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的发展与精神。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