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月28日,一场别致的展览将在位于化龙桥重庆天地内的佳想安善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出艺术家雁心用水墨、iPad、不锈钢画成或者制作的各种马,总数达上万“匹”。这一万多“匹”马究竟长什么样?
雁心的水墨马。
雁心创作的马形雕塑。
记者走进黄桷坪雁心工作室看到,雁心画的马大多低着头,正在为展览作最后忙碌的他告诉记者,马最真实自然的状态就是这样的,他希望通过作品让观众可以审视自我,学会慢下来体验生活。
画马:重庆激发创作热情两年画了几万幅马
此次展出的作品多达上万幅,主题全是马,包括雕塑作品38件,水墨画60幅,此外还有雁心用iPad、iPhone创作的3万“匹”马中的一部分。美术馆现场展出的马多达一万多“匹”。
对喜爱艺术的重庆观众来说,雁心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今年50岁的他在湖北和江苏两地长大,自幼学画,擅长素描、水墨、雕塑。他并不是一名职业艺术家,3年前因为工作调动来到重庆后,才开始了大量的创作。
“当时来到黄桷坪,就被这里的氛围感染了。”雁心说。虽然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建在大学城之后,黄桷坪的艺术事业有些没落,但501艺术基地里执着创作的艺术家和尚存的艺术氛围、远离都市喧嚣的环境,让他心静如水,创作冲动变得很强烈,而这种感觉是他辗转很多城市未曾遇到的。
之后,雁心在黄桷坪501艺术基地租下了一间工作室,开始结交重庆的艺术家朋友,并开展创作。
雁心喜欢画马,这是从小到大的一种爱好。过程中,雁心也在进行一种尝试和探索,用iPad和iPhone画马。这个怎么画呢?
采访间隙,雁心放下手中的画笔,拿起iPad,没有预热,没有沉思,直接打开一个绘图App开始画,30秒内就画出了一幅生动的马。过去的两年,雁心在跟朋友聊天的间隙,在睡觉前,在上厕所的时候,就用iPad和iPhone画了上万幅“电子马”。这次展览,雁心也将展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影像播放的方式,让观众看到万马奔腾的画面。
雁心画马一般是晚上7点下班之后开始,在工作室一画就是几个小时不间断,经常画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乐此不疲。
学马:观人画马渴望人们慢下来体验生活
这些马形态各异,色彩也大不相同。即便是雕塑,用的同一种材料,呈现出来的样子也各有各的style。
雁心说自己可能是这个世界上画马最多的人之一。其笔下的每一匹马都是不同的。“是因为看过很多马,研究过马,才会不经思考随笔就能画出一匹马吧?”记者问道。
他笑着说:“没有,不一定要看马,看人也一样,都是眼睛鼻子,一张脸。”雁心作品中的马或沉思,或仰望,或是聚在一起说话、交流,表达了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你看这个雕塑,它的每一面都是不同的。这跟人是一样的,或许观众能在马中找到自己的对应。”
雁心笔下和手中的马,大多都是低着头的,并非马常见的奔腾状态。雁心说,其实这才是马最真实、最常态的样子,“我希望观众可以跟马一样,学会静下来,慢下来,而不是为了工作一直跑,只有慢下来,才能更好地体验生活。”
寻马:不只喜欢马也喜欢重庆的艺术氛围
雁心将展览定名为“马上”。他解释说,一是因为今年是马年,二是爱马,与马为伴,三是寓意自己当下的状态何和做事的决心—有些事想做就要马上做,并且做好,一直向前,不要回头。
黄桷坪可谓重庆美术基地之一,汇聚了老中青艺术家,他们在此建立工作室,以艺术为生。作为外地画家,让雁心激动的是,他来到黄桷坪没有受到过本地艺术家的任何排挤,反倒是结交了不少朋友,本地的艺术家很支持他的创作,包括著名的批评家王林也愿意为他策展,让他愿意留在这里进行自己的创作。
“重庆培养了很多大腕儿,包括傅抱石等很多艺术大家都在这里达到了艺术的创作高峰,重庆的大山大水,让人胸怀变得开阔。”雁心认为,这大概就是这座城市养育的人的性格,他很喜欢。
在雁心看来,重庆有很好的土壤去滋润培育艺术家的成长,美术馆建得越来越好,展览越来越多样,走进美术馆的市民也越来越多,本地的美术馆对外地艺术家也很支持,艺术家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的“马”,然后策马奔腾。
“马上”雁心个展将于1月28日至2月27日在佳想安善美术馆举行,市民可免费欣赏。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