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比利时王国马蒂尔德王后艳丽鲜亮的妆容与价值工厂深邃冷峻的大水泥柱形成一种戏剧性的对比——去年12月6日,2013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在这样的定格画面中开幕。2014年2月28日,双年展将在地扪侗族大歌声中闭幕。
未来的双年展与我们的城市
相比于被双年展成功激活的像华侨城的创意园地产,以及指日可待的蛇口,双年展一直希望激活公共空间的努力还没达到预期效果。第三届双年展上策展人欧宁以市民广场为展场与市民互动,但展后公共空间的利用并不理想。
此外,建筑评论家朱涛认为,激活地产无可厚非,因为赞助商需要有回报。但是双年展对于本城以及珠三角的研究方面还做得不够深入和有体系。他说,国际化和时尚先锋之外,双年展更需要用此建立起自己的身份和品质。
现任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及建筑硕士主任杜鹃,2005就参与了首届双年展的策展与设计,2010年曾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香港展的总策展人,2011任深港双城双年展保障性住房设计展的策展人。杜鹃认为深圳双年展不仅展示了城巿与建筑的优秀设计案例,其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杰出的设计项目,这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一种独特的模式。同时,双年展的主题可以更为聚焦而非太过宽泛,比如定位于一些更迫切和重要的主题,质量和强度比数量更重要。
对于几届双年展的操盘手,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人黄伟文来说,未来的选题方向已经在脑子中酝酿:我们的城市在土地越来越少汽车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将怎么往下走,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黄伟文说,展览虽然是由规划国土委在推动,但如果政府交通建设城管水务环境等相关部门能够更多参与,展览效果会更好。“要建立起好的消化机制以免观念和成果随展览结束而消失。”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