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新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诞生之初,玉器就作为重要的门类独享着忠实的收藏群体,其内敛的本质决定着厚积薄发、温文尔雅的市场行情。
相对于清代和田玉大量存在的古代玉器板块,蓝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几大玉器品种在现当代玉器拍卖市场的比例逐年增加。同样在2009年秋拍,浙江西泠拍卖首次在国内推出中国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全场成交的68件拍品共收获2619万余元成交额,其中俞艇的黄玉壶以212.8万元拔得头筹,翟倚卫、于泾、叶金龙、高毅进、马进贵等当代名家的白玉作品也均以百万余元的价格成交。此后浙江西泠的当代玉雕大师作品专场更是量、价齐升,仅用短短的两年时间,专场的成交额就已近八千万元,在2012年秋拍全场成交额更是高达8589万余元,上拍玉器的数量也扩至三倍有余,其中瞿利军的“白玉万寿纹簋式炉”以1092.5万元突破千万。从当代玉器的拍卖种类来看,白玉依然占据着主力的位置,特别是新疆和田籽料更是得到藏家的广泛认可,青海的青玉、岫岩的黄玉、南阳独山玉以及新疆黄沁、青花等籽料也均取得不错的价格。就当下的玉石市场现状而言,除了部分公司的玉石专场设置之外,国内大部分的拍卖企业还是多将玉器与其它古董珍玩拍品并置,那些设置了玉石专场的拍卖企业也不例外,如北京保利的古董珍玩、宫廷艺术专场,中国嘉德的瓷器杂项、文房雅玩专场等等。这些专场不乏高价拍品,如2010年春拍中国嘉德文房清供专场,一件“杨玉璇 田黄冻达摩面壁像”就拍得1568万元的高价,而北京保利今年春拍的文房古器专场一件“清 吴昌硕刻 来修齐田黄章”更是拍得1380万元,而另一件来自宫廷艺术专场的
“清乾隆 御制白玉十六应真罗汉插屏”以908.5万元拍出。
中国玉器拍卖市场的升温也使得国内拍卖企业在玉石方面进行开拓创新,如浙江西泠推出的中国历代庭园艺术 石雕专场,中国嘉德推出的国石国艺 翡翠专场,以及北京翰海推出的石艺术专场,这些由玉石门类延伸的专场设置不仅顺应了市场的特殊需求,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玉石市场的发展。
古代玉器精品稀缺 料工标准急需文化渗入
美石为玉,自古以来石与玉就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新石器时代,当石器工具被金属工具所代替时,玉器工艺也逐渐成为独立的工艺种类发展起来。在北京翰海的内地首届玉器专场拍卖中,两件红山文化玉器以两百余万元的价格位居首位和次席。时至商代,玉器已经从实用转为欣赏,成为大量奴隶主所重视的装饰品,以至于武王伐纣时,商纣王披玉自焚以示清高,对玉器的收缴更是达到“旧宝玉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的惊人数量。周代的玉器主要作为礼器使用,不仅体现周代等级分明的名分制度,而且与伦理道德联系紧密,以等级和秩序为特点的“礼治”使得周代古玉器变得珍重而不可亵渎,而作为“品德”标准象征的玉器观念一直流传了几千年。战国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得玉器的财富、装饰象征得以突显,与之相关的俏色、腐蚀等技法为玉器技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汉代玉器摆脱以造型为主的技艺手法,发展了透雕、刻线、浮雕、粟纹等多种装饰加工技艺,使得中国的玉器达到新的高峰。但就中国的玉器市场而言,高古玉器并没有得到市场的重视,这除了精品的缺失与数量的稀少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市场藏家注重料与工的清代标准,致使高古玉器虽偶有一两件拍出高价但难于在市场上“周转”,无论价格还是数量方面均无法构成对市场的带动和影响。唐代通商之路的畅通为和田玉料的输入提供了条件,也促进了玉器制作的快速发展。唐代的玉器与以往相比又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依据功能和实用性对玉器进行加工,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再加上唐代金银器工艺的发达,使得金银镶玉工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代金石学的盛行使得对出土玉器的研究和仿制极盛一时,玉器作为商品的广泛流通加速了玉器民间化的步伐。相对于唐代玉器,宋代玉器还是深得当下市场的认同,近年来宋代玉器精品频创千万高价,价格的涨幅也位居清前各代玉器之首,如1998年北京翰海春拍11万元拍卖出的“白玉雕般若波罗蜜心经管”,时至2007 年秋拍成交价已涨至145.6万元。但宋代玉器传世精品实属罕见,难以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而辽、金、元代玉器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成为常客,虽然数量相对明清较为稀少,但不像上述朝代那样时有时无。契丹民族所建立的辽代、女真族统治的金代以及蒙古族入主的元代,是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在中国玉器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来随着市场收藏风气的渐盛,其价格也大幅攀升,部分精品已经高达数百万元。明代玉器在数量上虽远胜于上述各朝代,但与清代相比还是相去甚远,在品质方面也不及汉玉、宋玉。虽然明代的雕刻技艺十分发达,但精品玉料的来源有限,晚期的玉器商业化加速了民间制玉技术的发展和玉器数量的猛增,但深度世俗化的风格使得明代玉器难以达到很高的水平,这也使明代玉器在拍卖市场很少突破千万的高价,而宫廷玉器的价格更是远不及清代。
谈及中国的玉器收藏,新晋的藏家与爱好者认为玉器与其它艺术品一样,年代是其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但这样的理念显得与当下的市场格格不入。从中国玉器拍卖市场诞生以来,我们并不曾看到清代之前的玉器价格出现大幅度的上扬,而清代的玉器无论量、价都在不断攀升,成为中国玉器市场的主力,清代中期的宫廷玉器甚至频繁引领古董珍玩市场高价榜单。虽然清代之前玉器存世量稀少,但各个朝代与现当代玉器的总和还是远胜于清代的。就现当代玉器而言,虽然雕工非比寻常,但由于玉料来源的枯竭,使得许多青海玉、俄罗斯玉等一般的玉料品种混杂其间,再加上近年来玉料价格的疯狂炒作,使得玉料精品难以被玉雕艺人所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品质玉器工艺的发展,致使当代玉器市场无论工艺还是玉质方面,均无法达到清代玉器的高峰。但对玉器的评判并不能仅限于材料与工艺的物质层面,玉器作为中华文明和制度的重要载体,其蕴含的文化历史价值是难以估量的,相信随着玉器市场的不断发展,藏家对玉器的认知会逐渐深入。加强古代玉器价值的软实力研究,以正规的渠道和合理的手段促进海外大量掠夺、走私玉器文物的回流,想必是任何有良知的中国玉器爱好者毕生的心愿。相信在未来的中国玉器市场,我们会看到更多极富文化历史价值的玉器精品所掀起的一轮轮价格热潮,这样的市场现象会成为中国玉器拍卖市场新的开端。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