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功甫帖》引发的群架:真假之争还是公私之争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4-13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李晓婷 朱强 刘维

摘要: 现价822.9万美金的《功甫帖》,对藏家刘益谦来说,不是最贵的,也不是最“国宝”的。持续几个月的“真假口水战”,有人站台,有人推倒,《功甫帖》成了热门帖,也成了刘益谦龙美术馆最大的噱头。


  

全系伪作?

  

即使拍卖市场不太平,上博插手私人收藏,还是难平众惑。

  

“包括上博在内的官方博物馆,为了完整地保存中国古代文化,都有大量的存疑品。上博中国古代书画图录里一共六百多件,其中一百多件,当年六个专家的鉴定都是没有一致意见的。”龚继遂说,“我们历来对古代尤其是宋元画‘从宽’,因为即使是临本、仿本,作为古代艺术的信息载体,它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都很重大。人文科学逻辑上不可能确真,不管是个人意见,还是机构意见,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依然可以讨论下去。”

  

截止到发稿,上博还未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也从未正面回应过刘益谦的疑问。不露面,反倒更让群情激愤。

  

“上博就是利用公权欺负人,这是明摆着的事。”马未都无论公开还是私下场合,都说得很直白,“最近流行的一种心境叫羡慕、嫉妒、恨。”

  

值得羡慕的,首先是私人藏家资金充裕,且使用灵活。

  

2002年,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由嘉德公司拍卖。“当时上博等官方博物馆也想收藏,凑不齐那么多资金,最后失之交臂。”黄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写生珍禽图》当场以2530万元被尤伦斯拍得。2009年,《写生珍禽图》再次出现在拍卖会时,官方博物馆仍然有收藏的意愿,但最终以6171万元被刘益谦竞得。

  

“后来国家有钱了,对这种东西也会志在必得,但是要凑几千万来买一件艺术品,对国家博物馆来说,至少还有程序的问题。”黄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香港藏家许礼平3月26日公开翻旧账:1999年,上海博物馆举办《金刚神韵──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展出44件作品,全是伪作。

  

办展之前,台北藏家蔡一鸣提醒当时的上博馆长陈燮君、副馆长汪庆正:这批画有争议。陈燮君答复:“我们看好。”

  

有人透露,这场展览的场租加赞助学者出国访问,花费了250万元。

  

不久,傅抱石之子傅二石代表全家公开声明:展出作品“全系伪作”,理由是:抗战八年居住金刚坡时期,傅抱石作画他们总在旁帮忙,而特展的“金刚坡时期作品”从未见过;当时居住环境狭窄,作品一般在四尺以下,而这次展出的画,大都是巨幅之作;画中签名不符,画作本身也漏洞很多。

  

和私人收藏与拍卖行鱼龙混杂的情况相比,这些年,官方博物馆的声誉也每况愈下。

  

2013年11月,一位私人藏家将收藏的《出师颂》题跋捐赠给故宫,和《出师颂》正文合璧,在国家博物馆展出。这件号称“中国现存最早书法孤品”的《出师颂》,曾引起过一场不小的风波。

  

2003年,故宫博物院行使“优先购买权”,以2200万从嘉德购得《出师颂》。事先倒是请了一批专家鉴定:徐邦达、启功、傅熹年,都是响当当的大名字。事后质疑一片,一方面,文物真伪不辨,另一方面,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和嘉德公司周末拍卖部中国书画的业务主管肖洋,是父子,有“关联交易”嫌疑。而故宫在收藏文物时,并未向公众说明出价标准。

  

“展出或收藏藏品,都是由博物馆业务主持人经专业研究自行决定,再上报行政主持及董事会批准,过程中他们当然也会征询馆外专家意见,但没有在本馆之外再追加一个权威论证的鉴定流程。”龚继遂说。

  

在解放初期,博物馆的专家要是做错了鉴定,是要受处罚、担责任的。

  

龚继遂记得徐邦达曾跟他说过,自己曾因为收错东西,被降职、罚薪:“过去专家个人要负责任,现在博物馆有了专家库,集体决定,个人免责。没人负得起那么大责任。”

  

免责的好处是:专家们敢于说话,但也意味着,没人承担最终责任。

  

1994年发生了尽人皆知的“北魏陶俑”案。国家博物馆一位馆员在潘家园发现一批骑马俑,专家集体鉴定后认定是北魏时期的珍贵陶俑,几家博物馆迅速开展“抢救性收购”,几个月,收购了数百件北魏陶俑,据透露,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故宫花了十万。可北魏陶俑却越卖越多,价格也越发便宜,警方介入调查,才发现这批“宝物”全部产自洛阳某村。

  

涉及中国古代书画时,收藏困境很容易发生。1990年代,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溪岸图》被人争辩,一方以高居翰为首,坚称是张大千造的假画,另一方以耶鲁大学的中国艺术史学者班宗华为首,认为它价值无上。

  

事情很严重,如果公众认同高居翰对《溪岸图》的指责,不但影响大都会的学术声望,也将拖垮赞助人对大都会的信任,还会损害捐赠人的经济利益。为了维护名誉和利益,大都会1999年12月公开举办了一场讨论会,双方展开激烈的公开辩论,现场,“800个座位全无虚席”。

  

听众最想知道的还是那个问题:真的还是假的?

  

当场,担任学术竞争裁判的艺术史教授韩文彬(Robert Harrist)回答得很干脆:你不能期望会得出石蕊测试一般真伪立现的结论。

  

争论到今天,仍然没有定论。 

 

(责任编辑:王三秀)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