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综合新闻 > 正文

广州“藏宝地图”:16个地下文物埋藏区首次公布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6-04 来源:新快报 作者:周雯 林泽玲

摘要: 近日,广州正式向社会公布首批广州“藏宝地图”,以60年考古发现为依据,涵盖越秀、荔湾、海珠三区全部和天河、白云两区各一部分,划定的16个埋藏片区,涉及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11、康乐村—新港西路


地理位置


东至下渡路—上渡路—鹭江西街,南至康乐大街—金纺路—风景路—晓港东横路,西至东晓南路,北至海珠涌—怡福路—滨江东路


考古发现:该区先后共有五次考古挖掘活动。共发掘古墓葬6座,均为东汉时期墓葬。


12、客村—赤岗


地理位置


东至江海大道,南至石榴岗南街—碧映路—墩和路,西至墩和路—大江直街,北至金菊路—北约新街—艺苑路—赤岗涌边


考古发现:该区在1952年,在客村墩和乡狐狸山发掘一座西晋“建兴二年”墓;1956年、1957年,在赤岗发掘东汉墓多座。


13、昌岗—燕子岗


地理位置


东至东晓南路—泰沙路,南至泰沙路—新滘西路—涌边路,西至珠江边,北至昌岗路—海珠涌—宝业路—金沙路


考古发现:该区在先后三次的考古活动中共发掘出约44座古墓葬。其中39座为东汉时期墓葬。另有1979年发掘到的西汉墓4座;2009年,唐墓1座,清墓多座。


14、官洲岛


地理位置


官洲岛全部区域


考古发现:2006-2007年、2009年,配合官洲国际生物岛建设工程开展了全面抢救性考古勘探发掘,清理两汉墓葬70余座。


考古所评估:这一区域的古墓葬以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为主,规模较大,随葬器物较丰富。 


15、花地湾


地理位置


东至花地大道,南至芳村大道,西至花地河东岸,北至珠江南岸


考古发现:2004年,在芳村大道恒荔湾畔建设工地发掘南汉和北宋的建筑基址及水井。


考古所评估:这一区域还可能埋藏唐末五代两宋时期的建筑遗存和水井等遗迹。


16、鹤洞


地理位置


东至珠江西岸,南至环翠北路以北河涌北岸—南安大街,西至花地大道中,北至浣花东路


考古发现:该处是广州古城西南郊的墓葬区,《广州汉墓》收录有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广州钢铁厂发现的古墓2座,其中一座确认为东汉前期墓。在白鹤洞亦发现古墓1座,为东汉后期墓。2009年,在鹤洞路广佛轨道交通鹤洞站工地发掘东汉墓2座。


对话所长


考古所副所长郑小炉:


埋藏区的划定主要参考历史沿革及以往考古发现


广州考古历经60年,探寻这座城市之根的同时,制作出这座城市的地下文物埋藏区。这些埋藏区是如何划定的?将如何保护地下文物?有怎样的实际作用?带着这些疑问,新快报记者对话广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小炉。


新快报:地下埋藏区划定之前,是怎么保护这些地下文物的?


郑小炉:自1953年广州地区考古工作开展以来,基本上都是配合城市建设进行抢救性考古工作。1997年,考古所曾经根据以往考古发掘成果,在广州古城区及近郊划出23片地下文物埋藏区,以前叫做地下文物保护带,包括广州古城区一处古遗址埋藏区、一处古窑址埋藏区以及21处古墓葬埋藏区。资料曾报市文化、规划部门,但一直没能向社会公布,仅作为城建时的内部控制。在保护带,城建部门会要求建设单位进行考古挖掘,但如果不进行,也没有处罚的法律法规依据。


新快报:现在公布的首批埋藏区,在划定上有哪些依据和考虑?


郑小炉:各埋藏区范围的划定,主要参考本区域的历史沿革和地貌特征,以及过往在本区域开展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情况。埋藏区主要以该区域内的主要地名+地下文物埋藏区给予命名,范围主要以现今主要街道、铁路线或河涌等作为边界。


新快报:对地下文物埋藏区,法规上有哪些保护办法?


郑小炉:《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规定,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开工建设,地块属于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在出让该地块前,就应当进行考古勘探。属于划拨国有用地,应当在工程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考古。在去年5月1日前已经取得土地使用权,但尚未进行考古的,建设单位应当申请考古。没有按法规进行考古,不得出让或划拨,并将受到处罚。


新快报:《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对于文物保护有什么样的意义?


郑小炉:以往的文物保护地带,只是行政层面的保护要求,不具有强制性。近几年,广州的建设量非常之大,常碰到问题就是,建设单位已经开工建设,建设的过程中挖到了文物,再向考古所报料,我们才介入发掘。这个发掘过程,直接影响到建设单位的工期,不少建设单位出于利益考虑,可能就不上报文物线索,或者严格限制考古发掘的时间,不利于地下文物的发掘与保护。现在,埋藏区地块出让前,就必须进行考古发掘,可以解决目前地下文物保护的隐忧。


新快报:首批公布之后,是否会再增加新的片区?


郑小炉:地下文物遗存的埋藏具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除划定的地下文物埋藏区外,其它区域也有可能埋藏地下文物遗存。将来通过更全面的考古调查和勘探,再划定新的地下文物埋藏区。


新快报:会不会担心公布埋藏图后,反而暴露了文物所在地?


郑小炉:也会有这样的担心,所以我们并不会说得过于具体。私自盗挖,是违法行为,市民应当有这样的法律意识。

 



(责任编辑:吴秀芳)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