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
“五字四性”是书画投资的首选
记者:那么投资一件书画作品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人常说内外兼修是一个画家艺术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反映,是这样吗?
薛洪涛:在书画艺术品投资领域,我们应以“名、真、精、新、量”五字标准来选藏或投资作品。一、看作品的作者是否有“名”,这就要熟悉中国美术史和近现代美术史,比如五代的荆(浩)、关(同)、董(源)、巨(然);元代的赵孟頫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明代的“明四家”——文征明、沈周、仇英、唐寅及陈淳、徐渭、张宏、陈洪绶、崔子忠、吴彬、仇珠、文淑、薛素素、马守真、张路、蓝瑛、张瑞图等。二、在看名头的基础上寻“真”,也就是真迹。现在赝品充斥市场,不但有仿齐百石、李可染这些大师的作品,就连地区上刚露头角的小名家也有人仿,如果自己把握不准,务请专家“掌眼”。三、要 “精”,一个画家一生作品可以等身,有灵感大发的精心之作,也有应酬社交、人情的草率之作,我们投资必须要选藏该画家的精品。四、看作品的保存状态,要 “新”,不是崭新的新,而是指作品的品相好,不缺损、不破损、不霉变。因为艺术品是用来进行审美的,缺损了就降低了它的审美价值,也降低了它的市场价值。五、作品的存世量。画家作品存世量的多少也会直接影响其价值。俗话讲“物以稀为贵”,像黄宾虹、陆俨少、谢稚柳等画家作品价格之所以还未到应有价格,与作品存世量过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傅抱石、徐悲鸿、、潘天寿等作品之所以能高价位成交是与其作品少分不开的。特别像李可染有“废画三千”之称。有人统计李可染作品存世量在千幅以内。而张大千、齐白石一生创作了难以计数的作品。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一直处于最高层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画得太出色,另一方面他们成名早、影响大。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齐白石已享誉全国,并有“南张北齐”之称,晚年又都具有国际影响。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们一直领导着中国字画销售价格,因而经受了市场和时间的考验。但总的来讲,名家作品存世量的多少也是影响其价值的一个因素。
当然,最终书画作品的价值还是决定于画家的思想境界与人生境界,他们的内在修为与外在境遇,与普通大众甚至其他的文化人、艺术家有无质的区别,而这就需要看画家的综合素养与创造能力了。书画之外还要看他们的思想高度、文学修养等等,所以收藏还是要靠画家本人和作品本身说话,这就需要收藏者的眼光和判断力了。
记者: 怎样评判一件书画作品有无收藏价值?
杨锁强:我觉得可从以下四个层面上来衡量。一、传统性。自己的作品是否从传统走出来,是否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有自己独创的东西。二、个性。也就是说作品是否有独特鲜明的艺术语言和风格。这主要是精神层面和审美层面上的,当然艺术高度、内在的精神高度尤为重要。三、学术性。也就是理论的高度,在学界的一种认可度。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四、时代性。也就是说画家的艺术作品是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语言,不但内容要有境界,形式也要美。只有具备这几个特征的书画作品才是值得玩味、收藏和品鉴的。当然要想收藏到上好的书画作品最基本要懂鉴赏、重艺术、看名头。如何提高鉴赏力?歌德说过,艺术鉴赏力需要用最好的艺术作品来培养。最好的书画作品,自然就是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开宗立派的书画大家留下的作品。重艺术就是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还要看书法家的名头,但绝不是他自诩的虚名。我觉得搞收藏还要具备眼力、财力、耐力和懂得借力。有眼力,就是要目光敏锐,独具慧眼。有财力,就是收藏应该量力而行。有耐力,就是收到好东西你要能守得住。同时还要懂得借力。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富可敌国,王羲之的《平安帖》《奉橘帖》等八幅书迹都是他的藏品。他除了眼力、财力、耐力之外,还能借力。大书画家和鉴赏家文征明就是他的第二双眼睛。文征明的两个儿子文嘉、文彭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他家里,帮他鉴定东西。现在的收藏家也可以找真正懂得欣赏书画艺术的人帮忙掌眼,从而做到万无一失,把风险降到最低。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