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名人手稿在拍卖和收藏市场上频频现身,名人手稿的价值正在被人们发现,引起大家的收藏热。为何这些手稿受到人们的追捧呢?手稿的价值在哪里?早前还没有出现网络或是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作家主要靠手写,作家...
张雄艺术网讯 (文/王三秀)近年来,名人手稿在拍卖和收藏市场上频频现身,名人手稿的价值正在被人们发现,引起大家的收藏热。为何这些手稿受到人们的追捧呢?手稿的价值在哪里?早前还没有出现网络或是网络不发达的时候,作家主要靠手写,作家把原稿给出版社,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更多作家使用电脑进行创作。手写的作家少了,名家手稿越来越稀有珍贵,有一些甚至是孤本,被认为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名人手稿让人们触摸到那些逝去时光的脉搏和历史,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研究资料,因此受到人们的追捧。
纵观中国的名人手稿拍卖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瀚海秋拍中的一册15件徐悲鸿信札,不过此次拍卖最终流拍。然而10年后的2004年1月,3件徐悲鸿信札则以24.2万元在翰海拍出。
名人手稿拍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之内,成为艺术品市场中不可缺少的投资品。而随着名人手稿拍品在拍卖中不断地推出,价格也在以迅猛的态势中一步步的上涨,名人手稿拍卖也屡屡突破百万大关,拍卖公司也纷纷设立名家手稿的专场拍卖,投资收藏在升温。
2012年,书法家沈尹默的《忆鲁迅》手稿,成交价为59.8万元。2013年的翰海春拍中,周作人等39位名人致中华书局总编辑舒新城的信札,以55.2万元成交。中国嘉德春拍中鲁迅1911年手书《古小说钩沉》手稿以超越估价十多倍的690万高价成交,他的《致陶亢德信札》则拍出了655.5万元的高价。西泠印社2014春拍中康有为的《游存庐落成诗》以218.5万成交。歌德2014年春拍“小雅观心——赵庆伟藏重要名家书稿、手札专场”,于5月31日举槌,而在6月3日匡时2014年春拍中推出“百年遗墨——二十世纪名家书法专场”中新有周作人致郑子瑜的信札,丰子恺致郑子瑜的信札,俞平伯、简又文、吕叔湘、陈子善等人致郑子瑜信札拍品。
拍卖手稿涉及的几个问题
1拍卖手稿来自哪里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有过猜测,很多作家在出版文章时会把手写原稿给出版社,因此他们的作品有在刊物或出版社的档案库里存着,难保不流失出来。出版社在整理文件,清理物件时或是在在搬迁过程中,很多手稿都被当作废纸卖到了拍卖市场上,手稿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失,藏家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手稿,这是名家手稿流出的其中的一个路径。歌德拍卖公司一位负责“小雅观心”拍卖的委托人赵庆伟说过他曾经用3.3万元买下33个《文学评论》杂志清理出的纸箱子,其中就有冰心等名家手稿。
除了出版社中流出名家手稿外,还有就是作家写给好友的信件流到拍卖会中。
2手稿真假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即将开拍的2014年歌德春拍的名家书稿、手札专场中贾平凹的手稿《西路上》经本人确认是假的。名家手稿真伪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艺术品真假一直是困扰拍卖公司、投资者、收藏家的一大问题,名家手稿也逃脱不了。手稿虽然有价,有收藏价值,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创作者原汁原味的思路,但是也需要辨别它的真伪,以防投资名家手稿遭到损失。
在手稿辨别上,如果手稿的写作者在世可以让写作者准确的分辨出是否为原稿。也可以依据手稿作者后人来辨别真伪,也可以从手稿出处等多种方式辨真伪。
3手稿拍卖涉及的法律问题
手稿拍卖升温,同时也牵涉到手稿的一些权益问题。2012年,周作人的长孙起诉中国嘉德拍卖周作人撰书、鲁迅批校的《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手稿。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最终在今年4月得到解决。2013年钱钟书遗孀杨绛要求北京中贸圣佳停拍一批总量共110件的钱钟书及其家眷的信札、手稿。
作家手稿涉及到两项权利为物权和著作权,著作权属于作家而物权是属于作家还是杂志社,要看当时双方的约定。而在我国,拍卖法律法规中与有关著作权和隐私权保护的法律并不冲突,因此我国法律并不禁止手稿信札拍卖业务。
4月13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就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做出终审判决,备受关注的钱钟书书信手稿拍卖案终于尘埃落定,两被告被判侵权。这件手稿拍卖案也给拍卖行一个启示,拍卖手稿信札一定要先行解决好其中的著作权和隐私权问题,以及物权问题后再行拍卖。这个事件并不会影响拍卖行对此不在开展名人手稿的拍卖业务,只要解决好其中的隐含的法律问题,对其进行合理合法的引导管理,这个拍卖会一直延续下去,会越来越火热。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标明“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使用和改编,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zhangx@zxart.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张雄艺术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