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朱万章——宗其香的博杂与专精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8-03-19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朱万章

摘要: 宗先生在传统方面功力非常深厚。我留意到他有三件非常特别的作品:两件是十八岁时所作,分别是《云山图》及仿“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的《水林幽居图》。前者的笔法有很多晚明山水画大家董其昌的痕迹。他对传统山水的皴...

原标题:朱万章:宗其香的博杂与专精


之前虽然看过很多宗其香先生的作品,但总体感觉还是像盲人摸象一样只触及其局部,未窥全豹。今天观摩“为画而生:宗其香百年诞辰艺术展”,非常完整地看到了宗其香的艺术形象,对其艺术特色及其精湛的造诣算是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并由此而生发一些观画的感想:


宗先生在传统方面功力非常深厚。我留意到他有三件非常特别的作品:两件是十八岁时所作,分别是《云山图》及仿“元四家”之一的吴镇的《水林幽居图》。前者的笔法有很多晚明山水画大家董其昌的痕迹。他对传统山水的皴法、意境及造型把握得非常精到,笔墨精妙。到1959年的时候,还有一件《以宋人法画滇西北》,是青绿山水,其笔法来自于前一阵在故宫非常火爆的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虽不能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可以看出其对王希孟、仇英等青绿山水技法的一脉相承。以传统青绿笔法描写现代山川、屋宇,在绘画语言的变革方面,很有独创性。这三件作品,可知其在传统绘画的传移模写与笔墨技巧方面有过专研,并富有成效。(图1)


图1、宗其香《荷塘白鹭》,纸本设色,68.5x136厘米,1953年


图1、宗其香《荷塘白鹭》,纸本设色,68.5x136厘米,1953年


在宗其香二十多岁的时候,出现有水彩画作品。他善于表现绘画的色彩、光影的明暗对比以及对空气质感与环境的渲染。这些纯西画的技巧他也能表现得游刃有余。尤其是在描写城市的夜景方面,光影造化、随类赋彩与气氛的烘托,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是其有效地将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技艺相融合的结晶。这一点与“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等人折中中西的画风有相近之处。我看了宗其香的这些绘画之后,深感他在古与今、中与西的交融中形成自己的特点,是一个富有创新的、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画家,是一个传统文人意趣与现代笔墨相结合较为成功的案例。纵观他的作品,我想到了四个人:一个是蒋兆和,一个是王肇民,一个是吴湖帆,一个是关山月。蒋兆和的《流民图》及对现代人物的刻划在其画中有生动呈现;王肇民对色彩的把握以及彩墨的运用在其画中也有反映;吴湖帆对传统山水的继承也在其画中能找到注脚;关山月早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时期创作的人物画一直到五六十年代的主题绘画创作,在现实关怀与语言变革方面,二者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觉得宗其香正好结合了四个人之长,是一个融博杂与专精于一身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极富探索和冒险精神的艺术家。(图2)


 图2、宗其香《长江三峡夜航》,纸本设色,69x139厘米,1977年


图2、宗其香《长江三峡夜航》,纸本设色,69x139厘米,1977年


宗其香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很多中国画人成长与嬗变的缩影。他早期从古法中来,吸收西洋画技法,历经抗战、内乱及多次政治变革,其绘画题材无不与时代紧密结合,深刻践行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他的艺术发展历程既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折射,又是这一时期中国绘画裂变的象征。我们从他的成长历程及绘画创作,可以很清晰地洞察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发展的脉络。比如这次展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巧渡金沙江》,创作于1961年,描写的是长征时期红军将士横渡金沙江的雄伟场景。这是典型的红色主题创作,反映出无论是从事西方绘画还是传统绘画创作的画家,在社会大变革时代融入到主流美术创作的不二选择;再如中国美术馆所藏的《建设中的北京展览馆》,作于1954年,是以水彩来描绘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这是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宗其香和他的同时代人的艺术特质与共同的文化记忆。(图3)


图3、宗其香《金沙江绞车渡》,纸本设色,69x118厘米,1993年


图3、宗其香《金沙江绞车渡》,纸本设色,69x118厘米,1993年


在画种方面,宗其香长于传统中国画、水彩画、油画、素描;题材方面也非常广泛,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花鸟、山水、人物外,还涉及静物、人体写生。一些在传统中国画中不易见到的题材如轮船、教堂、吊车等,在他的绘画中都能找到。他也比较侧重写生,最常见的是在桂林和西双版纳的作品,搜尽奇峰打草稿。桂林写生注重风景,将甲天下的秀美景致尽现于笔端,把自然的元素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独树一帜。如中国美术馆所藏的《漓江夜》,作于1982年,将漓江山水通过水彩与淡墨的融合,水天一色,倒影参差,很有徐悲鸿山水画的遗韵。而西双版纳的写生,则侧重当地民族风情与自然物象的合一,是人物画与山水画的融洽,如作于1961年的《曼景幻》就是描写西双版纳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下傣族民众劳作、生活的场景,构图繁密,色调清新,极富层次感。这些作品都创作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当然,这些写生作品无不展现出他的绘画语言和色彩的丰富性。在绘画语言与题材的谐调、个人情趣与与现实关注的统一以及人文内核的释放等方面,宗其香在画中都凸显得非常明显。


此外,宗其香在美术教育和艺术传承方面,也是功不可没。他传承了徐悲鸿、蒋兆和体系的人物和花鸟画程式。他做过中央美术学院水彩教研室主任和中国画系山水科主任,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桃李满天下。至于私淑其艺者,就不胜枚举了。在今天的中国画坛上,很多卓有建树的画家,都曾哺育其教泽或受其熏陶。他的艺术作品及美术理念,正成为后学之津梁,影响及于后代。宗其香这种传承有序的艺术现象,集合了二十世纪以来画家最为典型的特点,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至于他在二十世纪画坛中的地位,有人将他与李可染、李斛、蒋兆和相提并论,被称为新中国中国画改革的“四大旗手”,是不无道理的。这是我浏览展览后的一点看画偶得,随感而发,一定会有很多不成熟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教!


注:本文是作者在2017年11月30日参加“为画而生:宗其香百年诞辰艺术展”研讨会上的发言速记稿,经本人整理修订。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