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或许今天的艺术区已经不再像早期艺术群落一样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被取缔,但却只有两条路可走,能够推动商业发展的,被商业同化;不能带来商业利益的,只有消失。艺术区在未来,只有这样被瓜分的命运。
草场地艺术区
当下被商业同化的命运
或许今天的艺术区已经不再像早期艺术群落一样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被取缔,但却只有两条路可走,能够推动商业发展的,被商业同化;不能带来商业利益的,只有消失。艺术区在未来,只有这样被瓜分的命运。
就目前的艺术区而言,杨卫认为产生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最主要的就是有很多人为的因素加入进来,比如有好多艺术区都是打造出来的;第二,艺术区已经不是从社会中游走出来,而是跟社会保持某种合作或者是默契、融洽的关系,艺术区现在都是被打造出来的。”
正是由于圆明园和东村的消失,才造就了今天的宋庄,很多艺术家在这里发迹,也有很多艺术家在这里落魄,宋庄在度过了近十年的风光之后,如今的身份有点尴尬。2009年,已隐居多年的栗宪庭亲自出马担任宋庄艺术节的总召集人,以“群落!群落!”为主题召集了国内外十四个艺术区会师宋庄,他希望看到艺术家群落从早期的流浪状态转向落地生根,这似乎是这位中国当代艺术推手的乌托邦式的梦想和美好希冀;只是看似已经扎根于社会中的艺术区和艺术群落,在资本时代之 下遇到商业和经济利益之时依然显得动荡飘摇。
艺术的名义让宋庄开始变得不同,地价上涨、不少知名艺术家的离去以及村民与艺术家之间的官司等各种问题不断,尤其是艺术区体制复杂化,艺术家与村民之间、 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收入差异带来的贫富差异,基础设施与保障的不完全等问题突出,从宋庄的目前来看官方介入让宋庄已经从一个原生态的艺术区慢慢变味了。
当原本不属于艺术区的运作模式带给艺术区不同的味道之后,最早来宋庄的人都会有一种抵触心理,对于宋庄的感情也就逐渐的淡去,当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离开之后,或许宋庄在艺术上的影响力和就会缩水,尽管此处可能在商业体系上已经被炒热,但多年以后或许就跟艺术绝缘了,而多年来形成的品牌效应也会随着艺术家的 离去而慢慢减弱,最终走向衰败。
在经历了最初几届宋庄艺术节的组织和策划之后,杨卫没有再接手宋庄艺术节的操办,这或许因为宋庄作为艺术区的角色也越来越复杂。他谈到宋庄的未来时说:“宋庄的方向不乐观,任何以艺术的名义,以官方来打造,用艺术的名义来打造的艺术社区,我想没有一个会有前景,我肯定不会乐观地看这个东西,因为它终究会 转向、会变向。”
艺术只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也只是一个名义,毫无疑问,当外在原因加入之后肯定会通过艺术聚集人气,然后会转向其他,例如转向产业或 者转向别的领域,“它会变得越来越倾向于商业化,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全世界都是这个问题,过去纽约的东村,苏荷区也都是面临这样的问题,结局是一样的,大势所趋,没有办法,因为商业是这样的。”的确如此,艺术区在西方的命运早已成为定局,最初由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们选择便宜的区域或厂房聚集,当艺术的光环带 来更多人的注目之后,房价上涨、商业介入,艺术家们开始搬离艺术区,寻找更加偏僻更加远的区域重新开辟一片热土。
这也正是798和上海莫干山艺术区两年来矛盾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近来关于798未来走向的讨论也愈演愈烈,顾振清向**艺术网介绍他的观点:“798肯定会成为艺术和商业、时尚、国家文化阵地多重身份复合的一个艺术区,这是肯定会往这方面发展,而不会成为自由的艺术区,艺术家必须再去发现他的新的空间。”
在顾振清看来798从2001年以来一步步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中国艺术区的发展方兴未艾,肯定会慢慢地形成各种个性,特别是跟一个地区和城 市的文化品牌会有连接,而不只是房产商圈地的工具,所以798的变化具有标志意义,可能个体艺术家和艺术独立精神的一种不断的流失,但是对社会的辐射和基本的一种功能还是会保持的,因为毕竟很多在中国社会所缺失的艺术教育和艺术转换的工作一直需要去弥补,798承担这样的角色。这个主要是我们的教育太扭曲 了,才把艺术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是一个结果。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