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水墨流淌在精神世界里 无法分割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7-28 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何先球

摘要: 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水墨的底色是什么?但我个人确实迷恋古典水墨与西方古典绘画的那种精神气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艺术永远在思考与表达这几个问题的关系。

原标题:水墨与我们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

 

 水墨现在特别热,无论是媒体上的一些报道,还是近年来的一些展览,都是在围绕“水墨”的问题在探讨,像“当代水墨”“新水墨”“都市水墨”“现实水墨”“抽象水墨”等等,各种称谓很多,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观点,对于水墨的发展这本是好事,但同时我想肯定是出现了问题,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概念性的主张、想法。

 

 水墨的当代性问题,实际上不是一个问题,但在今天成了一个问题,首先可能是我们的艺术教育方面出现了问题,越来越过于功利化与技术化的艺术教育趋势,导致支撑水墨艺术价值的人文基础逐步缺失。其次是艺术家自身,当年轻的艺术家们提出当代性这个词,并热忱于标榜这个价值主张时,对于水墨创作而言,当代性本身便出现了问题。

 

 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生的这批人,大部分是伴随着中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而成长起来的,生活和工作于城市,但却有相同的传统乡村记忆。其在价值观上避免不了快速都市化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对物质生活要求提高,对陈旧种种进行批判,衣食住行都在一个很西化的方式之中。但在享受这些物质化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价值上的质疑与反思。对于这一生活状态的画家而言,如果排除外授的概念性符号,毫无疑问,他的作品中必然会烙印其时代性的这些特性。

 

《抽思-荷》纸本水墨  50cm-45cm 2013  何先球

 

《抽思-荷》纸本水墨  50cm-45cm 2013  何先球

 

 

  从一个青年的画家的角度,我很庆幸自己能够完完整整地体验到这种时代的色韵,并倾诉在自己的作品中。另外就是大学时代得到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从吴冠中先生,黄苗子先生、到杜大凯先生、刘巨德先生,他们的艺术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来不教我具体的技法,而是传授一种理解,各自对于艺术与人生的理解,这给予我艺术与生活很大的启发,因为我想没有完全独立于生活之外的所谓纯粹艺术。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水墨的底色是什么?如何呈现水墨的现代视觉方式,但我个人确实迷恋古典水墨与西方古典绘画的那种精神气质。我个人很向往古典传统的精神。实际上好的艺术是共通的,无论是传统、当下与未来,关键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艺术永远在思考与表达这几个问题的关系。

 

 所以说,艺术家画什么?是从范宽那里来的?还是从达芬奇那个时代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背后所呈现的思想以及对思想的理解,艺术永远与人类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我的新作品《抽思》与《地火》系列,我在创作中试图表达一种随风而逝的精神力量,带有古典美的、或是有力感的韵味,我特别着迷这样的一种自我迷失中的状态。

 

《地火-极光》纸本水墨 50cm-50cm 2013 何先球

 

《地火-极光》纸本水墨 50cm-50cm 2013 何先球

 

 

 现代生物学中关于人种构造的原因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对图形图像的视觉反应基础都是一样的,面对人、社会与自然、我们在内心有着共同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真情实感,真实的表达出来,风格、个性化问题,可能真的不是问题了。吴冠中先生说,风格是自己的背影。我很喜欢这句话,坚持一种方法可能并不简单、坚持一种理解与态度就更不容易。我们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出生环境、教育环境、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对社会不同的感知、对饮食不同的喜好。艺术也是这样,多元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今天怎么画都可以,有的艺术家,一个简单的符号与观念,也可以画一辈子,这个没关系,很好的。但吴冠中先生不一样,当你把他的作品打开,你会发现,他每一张作品的形式、题材都不一样,他在形式上从来不重复自己,但当所有的画摆在一起的时候,你又会发现这是吴冠中一个人画的。而且他在不同时期的喜怒哀乐,哪怕一丁点的细腻的心情变化,也都反映在其颤动的墨色中,触动你的感官。他不同生命时期点滴的感触都凝固在他这个作品中。

 

 我从湖南农村出来,执拗的土地和朴实的祖训,决定了现在远离家乡的我,会思念那片土地,这样的情愫会随着我的处境而飘忽不定,而且会自然而然体流露在我的作品中。我也不会固守在一种符号里。随着想法的突变与环境的更替,在我非常触动的时候,作品是一种状态,当我又有了新的想法进来的时候,可能作品又是另一种情境。读大学之前,我在深圳布吉镇的一个流水线上打工,我那时的强烈意识是,画家不应是这个流水线上的劳动者。那些标准的产品随着运转线过去,就再也和我没有关系。我应该把自己看作一个手艺人而非设计师,画家实际上也是个劳动者,很朴实的劳动者。我作品,是精神上的劳动成果的呈现,而非个人的意识产物,它应该永远和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息息相关。 

 

(乡村物语) 35CM—12CM  纸本水墨   2014年  何先球

 

(乡村物语) 35CM—12CM  纸本水墨   2014年  何先球

 

 

  何先球简历:

 

 1978年出生于湖南; 2001年考入清华美术学院;2005年保送清华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2004年获得“平山郁夫”艺术奖;2005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奖;2005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奖;现为青年画家,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财贸学院艺术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