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一次次从人权中被踢回的女权 权利需要先后?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08-04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赵跃

摘要: 纵看中外各国历史,每逢社会运动变革时期,女人们并肩和男人走向街头,在革命中流血流汗,共同争取的人权。但革命成功后,她们的权利又一次次从人权中被踢回。他们认为,女权应该排序在后面,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奇怪的...

原标题:赵跃:权利无先后


针对女权,常常能看到有些人提出“先人权后女权”或者是“先政治权利后女权”这样一些观点,这其中不乏很多已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大小V公知,可见这在所谓知识阶层是一种普遍认知。大部分人认为女性的权利问题不是现在对于中国首当其冲需要关心的问题,认为这是次要的问题。这些人虽然认同“女权即是人权”,但同时ta们又试图着将女权从人权中分离出去,排序到后面,在ta们看来,女性的权利应该是在实现了政治民主之后的第二阶段再来谈的议题,这实在是一种非常奇怪的逻辑。这种排序本身就体现了不平等和霸权,是怎样的人和权力来决定她者排到后面?决定谁重要谁不重要。


首先要说的是,人权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泛的概念,空泛的“人权”没有意义,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人权是多样而广泛的,是由不同的具体的人在其中充实,才不至于被悬置空阁,而这些每个具体的人必然都会涉及到种族,性别,阶层,宗教,年龄,地域等等的内部差异性,涉及到具体的个人的权利时,这些差异都是我们绕不开的论题,没有对差异的赋权,人权的概念只可能是一个封闭性的陈述,而女权正是为人权提供了一个差异性视角。现实中,正是不同的人群对其权利的伸张(包括少数民族,儿童,残疾人,同性恋,艾滋病患者等等),才是促使人权不断的进一步得以修补,扩展,并自我完善,以此来达到让每个人能够尊严的生活的一种普遍性的保证。


纵看中外各国历史,每逢社会运动变革时期,女人们并肩和男人走向街头,走向战场,在革命中流血流汗,因为她们相信,她们和男人们共同争取的人权,必然的也包括女人的人权。但革命成功后,需要分享果实时,她们却被他们遗忘,被掌握决策权的他们踢回家中,这种过河拆桥的事实在历史上不断重复上演,比比皆是。


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几千名巴黎女性与男人一同进入攻占凡尔赛,迫使国王路易十六迁回巴黎。但在颁布的《人权宣言》,虽然主张“自由”,“平等”等天赋权利,但同时法国最高立法机构“国民公会”又肯定道,“儿童,精神病人,未成年人,妇女和恢复权利之前罪犯,不是公民”(斯帝特森《法国的妇女权》),在这里人和公民的概念只是限于白人成年男性,所谓的“人”只是指的特定阶层的男性公民,而不包括在革命中同样做出贡献的女性,女性还是象革命前一样的没有公民权利,平等的权利只存在于男人之间。至此时期所谓的“人权”是排除了女性的权利,其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制度仍然否定女性的政治权利,女性依然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处于无权地位,虽然她们在社会变革期间和男人同样的流血流汗作出了贡献。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女性和男人并肩一道参加战争,她们不仅仅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战,也为争取女性解放而战,在战争中她们表现的勇气,才智和能力丝毫不逊色于男人。战争结束独立之初,美国独立宣言虽然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但这里的“人”又一次仅仅是指“男性白人”,在战争前美国13个州有9个州的女性已有了选举权,但在后来费城的制宪会议上,当女性要求把选举权明文写进宪法中时,却遭到了拒绝。甚至原有的9个州也在选举法中把享有选举权者的前面加了个限定词“男子”二字。女性意识的不断觉醒促使她们不能对这种权利倒退压缩的情况沉默,她们要得到真正的民主和权利,为此,她们不断抗争。


在美国后来的南北战争和废奴运动中,女性同样投身于反对种族歧视,争取黑人平等权利和解放自身的斗争中。在这之前她们被告知女性的权益要等废奴成功后再说,但在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在随后的宪法修正案中却仅仅是把选举权扩大到了黑人男子,再次否决了女性参与社会决策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女性的地位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变,女性的权利仍被搁置一边,排斥在政治生活之外。对于她们来说,争取自身权利,自由和民主的还远未结束,女性不得不面对那些根深蒂固的阻碍。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胜利民国诞生后,和男人们同样出生入死,流血流汗的女杰秋瑾们发现在参议院推出的具有宪法效力的《临时约法》中,在关于人权的章节中这样提到:“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他们对人权的考量唯独对“性别”这一项是不置一词。新政权完全放弃了当初保障男女平等的承诺,“男女平等”不仅没有体现在在新宪法《临时约法》中,甚至被变相的把当初写进革命党党纲的“男女平等”剔除在外。愤怒的她们连续三天冲击参议院强烈抗议,要求宪法保证女人和男人具有相同的参政权利。五四运动后,当时的女性们掀起了第二次参政运动,对女性的参政提出了更高目标,同时提出了女性的财产继承权,但最终由于受到北洋政府的压制未能成功。


很多人认为有了人权后,民主宪政后,女权问题,男女平等问题自然会得以解决,但是这几乎在各国中外历史上都已得到证明,是不成立的。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人权”都没有跳出“人=男人”的范畴,它不是以整个人类而是以男人为标杆,是一个性别盲视,缺乏公正,不完善的概念。在变革时期,女性为革命提供后勤支持,同男人一同并肩战斗,冲锋陷阵,而革命成功后,却被他们踢回家中,社会资源和历史书的位置继续让男人们单方面掌控支配着。正是由于女性权利在历史上的一再的被忽略,被无视,才促使了女性在权利话语层面上一再的强调,提醒,以纠正偏见。换句话说,有了人权,未必有女权;有了女权,人权才具完整。没有对女性权利的认知,我们追求的民宪社会也只能是半吊子民宪,这样的社会说穿了,仍然是极权社会。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男人史,因为我们看到的历史刻意不说她们。那些说先有了人权后再谈女权的,不知道女性权利正是在被口口声声说人权的男人一次次的踢回家后提出来的。不同的个人和群体都是践行人权的平等主体,所有人都是平行的,彼此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去推动社会进步,谁也无权让他人放弃对自己的人权争取,这才是公民社会应有的样态。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