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林语堂评李叔同: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10-28 来源: 网易艺术

摘要: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原标题:弘一法师与黄永玉因偷花相识


说起李叔同,可能有人会觉得陌生,但提到这首广为传唱的《送别》恐怕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这首歌的词作者便是我国近代艺坛上的这位杰出的先驱人物: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


艺术造诣卓越的全才:培养丰子恺、刘质平等名人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我国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李叔同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家,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


李叔同艺术造诣卓越,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黄永玉与弘一法师:因放肆偷花相识的往事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流浪泉州,那年未满18岁。在泉州开元寺,他与弘一法师李叔同结下一段奇缘。在他的长篇散文《蜜泪》中有过精彩的回忆。在开元寺的院落里内,初生牛犊般的黄永玉爬到玉兰树上去摘玉兰花,遇到一位“头顶秃了几十年”,“还留着稀疏胡子”的老和尚,问他:“喂!你摘花干什么呀?”他回答:“老子高兴,要摘就摘!”“你瞧,它在树上长得好好的……”“老子摘下来也是长得好好的!”“你已经来了两次了。”“是的,老子还要来第三次。”


老和尚不动声色,招呼他到房间里坐坐。后来,他看到房间里的桌子上摆有丰子恺、夏丏尊的信件,方才知道遇到了高人。丰子恺是老和尚的学生,夏丏尊是他的熟人……相处时间不长,弘一法师跟黄永玉谈过一些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圆寂前四天,弘一法师还给黄永玉写过一张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林语堂评李叔同: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


不少名人曾对李叔同有过很高的评价,著名作家林语堂谈到,“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李叔同面前则十分“谦卑”:“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转围墙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文学家夏丏尊认为,“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责任编辑:胡莹

spy application for android spy cell phones how to install cell phone spy software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