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米歇尔▪德拉克罗瓦:用“天真”描绘“永恒的巴黎”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4-11-21 来源:张雄艺术网专稿

摘要: 20世纪30年代,七岁的米歇尔▪德拉克罗瓦描绘了战前巴黎的美丽和宁静,从孩童的视角向大家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巴黎。

张雄艺术网讯(文/陈忻怡)说到法国,所有人想到的都是浪漫之都。巴黎作为法国首都的,是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女人向往的城市。她们幻想在这座浪漫之都有一场美丽的邂逅,希望在这座时尚之都体验一回胶片聚焦和大众歆羡目光追随的快感。很多时候巴黎带给大众的感觉是浪漫、流行、名牌、奢侈,其实它也曾经有过宁静、孤独和落寞,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经渐渐遗忘,脑海里遗留下的只是胶片带给大众充满迷惑性的美丽。


米歇尔▪德拉克罗瓦:用“天真”描绘“永恒的巴黎”


巴黎是法国乃至西欧重要的文化经济中心,是各类艺术家聚集的城市。


西方艺术留给普通大众的印象大多都是一些无法理解的抽象艺术。例如绘画艺术,说起西方著名的画家,大家可以说出很多。但也仅限于名字,对于他们的画作,很多人的感觉是看不懂,很多人觉得西方的绘画总是透露着不可捉摸的哲学思想。17世纪前期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经历了一场纯粹的艺术革命---新古典美术运动,新的变革使得绘画风格发生的变化,画家们开始从追求感性到追求理性,更注重人们的造型而非画面的整体色彩。到了18世纪,法国的艺术又发生了转变,更注重表现贵族和新型资产阶级。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在70、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且影响了西方很多艺术家。


 隆达,西班牙风景画/作者:安德烈▪迈尔(1888-1984)/年代:约1933年/画种:油画


 隆达,西班牙风景画/作者:安德烈▪迈尔(1888-1984)/年代:约1933年/画种:油画


当大多画家顺应时代的发展在追求同一种美感时,在某些特定的时间会涌现出些许与众不同的作品风格。


1933年,米歇尔•德拉克洛瓦出生,这是夹杂在一战恢复期和二战即将爆发的一个年代。他的小部分童年是在巴黎战前最美丽的时光中度过的。对于那时巴黎,七岁的德拉克洛瓦用不同于当时流行的绘画风格通过《永恒的巴黎》表现出来。


德拉克洛瓦在Ecole des Beaux艺术接受教育,始终尝试着不同创作风格,中年又受到纳伊夫传统影响,追求唯理主义。德拉克洛瓦是个风格“天真”的画家,他透过亮丽中又带有落寞萧条的色彩画作展现了巴黎简单的过去。作品中的巴黎不是印象中的大都市,它更像是个小城镇,有着自己的五彩斑斓同时又会有些孤寂。


晨曦中的巴黎,热闹的一天开始


                                                                          晨曦中的巴黎,热闹的一天开始


《永恒的巴黎》几乎包含了巴黎各个著名的景点。埃菲尔铁塔、红磨坊、凯旋门、圣米歇尔广场、巴黎圣母院这些通过一个七岁孩童的画笔展现出来。它们如同换了一副面孔,埃菲尔铁塔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高大,在夜晚雾中矗立的铁塔被蒙上了一层若影若现的纱,有了一丝神秘;巴黎圣母院也不是雨果小说中阴森和厚重,在暖黄的路灯照耀下,多了一丝的温暖与宁静;红磨坊亦不是电影中的奢华与糜烂,正红的颜色在周围各种霓虹灯的陪衬下,增添了一丝优雅;凯旋梦阅兵除了理所当然的庄严也夹杂了些许生活的平民对于军队的憧憬。这些寂静与热闹好像暗示着居民们战争即将打响。


凯旋门阅兵式


凯旋门阅兵式


夜晚,巴黎圣母院和马车


夜晚,巴黎圣母院和马车


红磨坊


红磨坊


傍晚云雾中的埃菲尔铁塔


傍晚云雾中的埃菲尔铁塔


整组的作品,虽然出自一个七岁孩童的双手,透露着稚气,可是在充满着开心与孩子独特的快乐背后又隐藏着孩子特有的敏感和孤独。就如同德国占领法国,孤立无援的悲伤感。雪后寂静的街道让战争前夕的巴黎看起来那么的孤傲。这份独有的“天真”让之后经历战争摧残的无辜人们总是想到。


暴风雨云下的圣米歇尔广场


暴风雨云下的圣米歇尔广场


塞纳河左岸


塞纳河左岸


俯瞰巴黎


俯瞰巴黎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