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他竭尽全力的创作着他的构想,打破了传统的版印规则。我们原本以为这样一系列作品会震撼到老师们,的确是震撼到了。导师们不接受这样的作品,超出了常规的东西被视为不守规矩,不听号召。这样一个当头棒喝,打得我们...
原标题:学院毕业展评奖之疑问
美术学院,这个承载着诸多学子梦想与青春的地方,春暑秋寒,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有人来了又有人走了,而他们留下的欢笑、眼泪与汗水却是化作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永远的留在了那里。
面对着即是终点又是起点的毕业展,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会让每一个参与者身披铠甲手持利器,为理想国而战!
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观看过川美今年(2014)的毕业展后,我很难想象在几十年前造就了如此众多活跃在当代艺术界里的前辈们的学院土壤竟会水平下跌得如此厉害。
我不知是导师们的审美出现了问题,还是我的审美出现了问题,如果仅仅只是我一个人,那我会反思自己,但如果很多旁观者亦赞同与我,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质疑一下学术界的权威。在毕业展中暴露出来的矛盾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视而不见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今年的毕业展我算是半个参与者,一直在跟一个我颇为欣赏的版画系同学联系着,目睹着他的宏大工程的起稿到印刷到布展。他竭尽全力的创作着他的构想,打破了传统的版印规则。我们原本以为这样一系列作品会震撼到老师们,的确是震撼到了。导师们不接受这样的作品,超出了常规的东西被视为不守规矩,不听号召。这样一个当头棒喝,打得我们措手不及。虽说在观展中不少观众对这系列作品表示感动与支持。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他的这场战斗已经输掉了。
反观那些得到老师们的肯定,被掌声与荣誉追捧的作品。内容单调贫乏,千篇一律的画面并不能反映出作者的思考程度,它最大的优点不过就是画面清新漂亮。不是说不好,而是当它在一场严肃的学业汇报里来看,未免就太过儿戏。然而这样的作品却偏偏能在学术上得到了导师的认可与欣赏。
做艺术,我认为最不能忘的就是画面本身的内容,不是花里胡哨的装饰,也不是投机取巧的卖弄。而是最本质最核心的画面内容。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承载着画家长久以来的思考。并且人们是可以从画面直接感受到画家的用心程度与投入程度。
画家靠一纸抒情,何以在短短数尺纸上区别与他人的不同,张扬自己的个性,这取决于一个画家的综合素养。好的艺术作品与艺术家是需要具备一定门槛的,但是在学院里,门槛似乎已经被模糊掉了,好的作品得不到认同,只是因为不在大流里,这样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如果仅仅只是大流决定高低,这将会是对学院莫大的侮辱,亦是对艺术莫大的侮辱。
当代艺术里没有派别没有刻板的规矩,为什么我们却要把莫须有的定律用到学院创作来,如果在学院里都不能存在探求艺术之真谛,质疑主流之风尚,那学院存在的意义难道仅仅只是授以技巧吗?
如果学院仅仅只是授以绘画技巧为主,那学院厚重的历史又从何而来?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