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惹事”的法国政治漫画:笔杆子遭遇枪杆子,就是一部漫画的发展​史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1-13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李公明

摘要: 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查理周刊》的政治倾向、价值观点和作品影响,最基本的事实仍然是一群漫画艺术家;不管人们如何从多种角度分析该事件中充满的文明冲突和地缘政治,最基本的事实仍然是作为言论自由的表现方式之一的...


       原标题:漫画史就是与政治宗教的斗争史,法国政治漫画有“惹事”传统


      当今天有人似乎以谈论《查理周刊》如何不断惹事来试图说明什么的时候,我们最好看看法国政治漫画有着何等坚定的”惹事“传统。据福克斯的说法,19世纪的《漫画》和《喧哗》这两份杂志在一年之内竟吃了45次官司,几乎每一期都遭到当局的控告。尽管这些官司有三分之二最终以宣布被告无罪而收场,但杂志的主要编辑人员却有一半时间在蹲监狱。

漫画家的笔杆子遭遇枪杆子,就是一部漫画的发展史,是漫画艺术的悲剧与光荣。


漫画家的笔杆子遭遇枪杆子,就是一部漫画的发展史,是漫画艺术的悲剧与光荣。


       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恐袭事件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最悲壮的一页。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查理周刊》的政治倾向、价值观点和作品影响,最基本的事实仍然是一群漫画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艺术创作而被暴徒夺去生命;不管人们如何从多种角度分析该事件中充满的文明冲突和地缘政治,最基本的事实仍然是作为言论自由的表现方式之一的艺术创作自由遭遇枪杆子的屠杀,后者的唯一目的就是以血腥打击制造恐惧,惩罚艺术家在自由创作的作品中对他们所遵奉的观念的冒犯,使艺术家放弃其自由的创作价值观。


       从这个角度来聆听响彻法国和世界各地的“我是查理”的呼声,不管在这种声音中其实可能存在多少模糊不清的甚至是不真实的因素,但是所表达的最基本信念不可怀疑:不管遇到多大的危险,我们坚守言论自由的原则。《纽约时报》1月8日刊登该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文章,标题是“我不是查理”。虽然文章所论述的角度有助于人们思考着各种语境中的言论自由问题,而且其标题显然有标题党之嫌,但是尽管这样,他在文章结尾时仍然号召支持言论自由的原则,“我们要在法律上宽容那些冒犯的声音”,这说明言论自由是无法突破的底线。布鲁克斯可以发出“我不是查理”的声音,正是因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社会主流观念都坚守着“我是查理”的底线。


       在漫画艺术史上,可以看到漫画家的笔杆子遭遇枪杆子,就是一部漫画的发展史,是漫画艺术的悲剧与光荣。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漫画艺术,但是在许多艺术通史著述上基本都是到了戈雅、杜米埃才会谈到作为一种艺术样式的漫画。从艺术通史所要处理的众多艺术种类及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而言,这种边缘性的安排尽管并不合理,但是这样就更凸显出漫画艺术的历史书写是如何与社会政治斗争连系在一起的。一部欧洲漫画艺术史,由于其所涉及的欧洲历史发展、尤其是政治与社会斗争的发展史,因而也必然是一部以漫画史为视角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文化史。


1831年6月,菲利蓬发现路易·菲利浦的脑袋酷似一只梨子,于是画成漫画,被法院以“侮辱国王”的罪名起诉并被判有罪。


1831年6月,菲利蓬发现路易·菲利浦的脑袋酷似一只梨子,于是画成漫画,被法院以“侮辱国王”的罪名起诉并被判有罪。


       漫画的发展与人类历史上的政治、宗教斗争紧密联系。在宗教改革运动、农民起义、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所有这些斗争中,“漫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人民大众手中的有力武器。它不但为民众所喜爱,而且为敌人所害怕。今天,人们很难想像,漫画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讽刺文学和传单上曾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福克斯《欧洲漫画史:古代-1848年》,第25-26页,章国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既然是战斗的武器,一部欧洲漫画史同时也就是一部以艺术语言书写的政治“挑衅史”,没有了挑衅、丑化和攻击,批判性的政治漫画就不存在。法国政治漫画家的传统之一就是“挑衅”。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