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精神疾病结出的艺术硕果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1-20 来源:澎湃艺术

摘要: 在艺术的领域,精神疾病不再是怪异或可鄙的,它成为人类状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甚至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经验。


7、古斯塔夫•库尔贝作品《自画像(绝望的人)》(约1843-45)


 


      

 库尔贝将自己描绘为“疯人”,他的脸孔同时呈现出欣喜和恐惧。他的绝望状态不是一种可鄙的疾病,而是一种令人骄傲的艺术勋章。这一态度可以追溯至丢勒的《忧郁症》,在浪漫主义艺术中被发扬光大,库尔贝在此将天才和疯狂等同看待。他绝望的脸正是19世纪前卫艺术家的代表肖像,在酒精和药物的伴随下,他们寻求一种疾病的体验。

 

8、文森特•凡•高《绑着绷带的自画像》(1889)


 


      

凡•高痴迷于十九世纪的绘画《雨果•凡•德•古斯的疯癫》。中世纪画家凡•德•古斯因为精神疾病而被限制在一所修道院中。在那幅画面中,他正饱受折磨,而身边的人对此无能为力。凡•高有时候会对那幅画作有感同身受的体验。切下自己的耳朵之后,凡•高绘制了一幅自画像,画面中的凡•高和那位中世纪前辈经历着同样的苦痛,带着一幅同样的表情。凡•高湛蓝的眼睛直视画面,眼神专注,充满了穿透力。

 

9、爱德华•蒙克作品《呐喊》(1893)


 


      

 “呐喊是普遍性的。这就是当今生活带给我们的体验。”蒙克本人如是说道。“呐喊”成为一种现代人都能感同身受的心灵体验。不仅是困扰个人的病理学问题,在摇摇欲坠的天底下,在痛苦与孤寂之中,大声尖叫的欲望似乎是一个可被理解的自然反应。浪漫主义时期开始,艺术史重新对心灵疾病进行定义,而蒙克给这种潮流提出了一种结论:世界上再也没有“贝特莱姆”疯人院,世界本身就是。

 

10、普林茨霍恩收藏的约瑟夫•福斯特的无题作品(1916之后)


 


  

 

蒙克和凡•高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提出了精神疾病的正面价值,它可被视为通向视觉真实的钥匙。医学领域也开始关注艺术和心灵之间的联系。1933年去世之前,普林茨霍恩医生收集了一系列由精神疾病患者创作的艺术作品,而今我们称之为“局外人艺术”。“疯狂”曾是艺术家描绘的主题,而今它也成为艺术创作的源泉。

 

(责任编辑:易静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