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指尖上的艺术——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1-23 来源:中国艺术新闻网

摘要: 剪纸,以乐观入世的精神气质,成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化符码,以一种隐性地含蓄意蕴和显性地夸张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一种朴素、理想和浪漫的审美风格和审美情趣。

 原标题:指尖上的自然心

 

 
 
      儿时,看母亲拿起剪刀就剜出各种各样的花鸟虫鱼,我就很好奇,母亲说:“都是心里出的。”近年邂逅剪纸,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就是乔晓光老师说的:“心灵手巧,手越巧,心越聪。”越靠近内心,越贴近自然。而剪纸呈现的就是在全神贯注的安静里内心深处的真正的诉求,那是指尖上舞动的自然心。
 
      剪纸,以乐观入世的精神气质,成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表达内心情感的文化符码,以一种隐性地含蓄意蕴和显性地夸张的艺术语言,表现出一种朴素、理想和浪漫的审美风格和审美情趣。“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和“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常与水相连”,这是自然天机与自然意趣和人类的眼睛心灵与自然互相关照的结果。民间剪纸源于生活,是中国本源哲学的生活化表现方式,蕴含着劳动人民对自然、宇宙、天道、人文的解读和阐释,夸张和变形的抽象语言,超现实地再现出物象的特质。作为原初艺术载体的剪纸,承载的不仅仅是民俗、信仰、哲学,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 

 

一剪下去,再无修改的艺术方式,有趣而又具有一种不可知的可能性,这也是剪纸的魅力。剪纸的艺术创作,很多时侯,是心随着剪刀走,剪刀跟着感觉走。一张纸,一把剪刀,呈现的完全是内心的一种感受。心灵的感觉,诱发了创作的冲动,而创作,开启了心智,是谓心手开悟。在剪纸的世界里,回归到心灵的原乡,找到生命本初的朴质和感动。

 

从指尖到心灵,这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民间美术教程最具特色的源发点。在充满奇思妙想的抽象趣味里展开手与纸的对话,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文情感、视觉美感和生活情趣,启迪着心灵与自然的回归。学子们的剪纸创作,也在寻求内心与作品的契合,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不是单纯的临摹或再现,而是以当下的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生活的感悟理解,从具象中抽象出自己的元素,融入现代的造型方法,突破了传统剪纸的原宥,更具有新时代学子们的精神风貌,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现场感。他们的剪纸作品,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具有了一定的生命质感和内涵,也无一例外地流露出创作者自己的味道、气质、感悟和个性特征,也富于学子骨子里特定的民族心理和地域性格。

 

从一张平面的纸,到一件立体的剪纸作品,不仅仅是一件展现给观者的作品,更多带给创作者的不仅仅是思维和空间的转换,更是从一个自我蜕变的过程。在剪纸过程中,更是内心从单一到繁复再到单一,从单调到圆满的体验历程。过程的感受,在高潮与低徊、紧张与松弛、轻盈与厚重中叠加、积累、升华。而作品反映着他们对当下人文现状、生活常态、生命感悟、人生哲理等等的思考,有机地把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融汇在一起,紧扣现实,又反映个体情感,审美主体和客体无论是青涩稚嫩或大气厚重,还是宏观叙事抑或自我认知,都令人感动。更重要的是,在创作思考中发现自己内心的真正需求,在剪纸里找到自己,这是剪纸最大的贡献,无关现实和荣誉。

 

我们生活在自然中,生于斯,归于斯。道法自然,是以顺应自然规律为法则。我们内心或喜或忧的细微变化,皆属自然的一种心理现象。注目自然,心朗气宽。而吐故纳新,是身心的一次彻底洗涤。手与纸、剪刀与心灵的对话,在宁静中看到现代文明的最后一个村庄,也看到的却是现代文明的走向。

 

现实都市的生活,忙碌而拥挤。时光,从记忆的始端穿梭到现在,曾经想伸手抓住的,留在指尖的总是空空。对自然的回归,是回到个体对自然的书写,走向一种生命品性的塑造,进入一种独特的视觉记忆与审美经验,源于生命本初的自然心,唤醒我们生命中沉睡的自然性。在剪纸里,心与自然相遇,怀一份敬畏触摸自然,把心妥帖地安放。风花雪月是大自然的心跳,而倾听四季,感受自然生命的嬗变,让心灵的原色在自然中诗意地栖居。自然心洗去仆仆风尘,回家的路短了,脚步轻了。

 

人生云水过,平常自然心。

 

(责任编辑:易静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