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他们是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是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者,他们具有浓郁的学术和艺术气息,是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学者型画家。与普通画家相比,他们更具理论的感性和思考的直观,他们善于动脑、活学活用,...
原标题:学者型画家对艺术的上下求索与个性诠释
他们是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是孜孜以求的艺术探索者,他们具有浓郁的学术和艺术气息,是美术理论与美术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学者型画家。与普通画家相比,他们更具理论的感性和思考的直观,他们善于动脑、活学活用,是将绘画作为诚意正心的学者型、研究型艺术工作者,他们是——蔡劲松和马良书。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艺术家、美术理论家邵军在“素履之往:蔡劲松马良书山水画展”开幕式论中国山水画传承、创新与发展的学术研讨交流会上表示,蔡劲松的山水画韵满气足,并且具有强烈的文人情怀。他的运笔自然酣畅,这种气势和胆识,是作为一个文人必须具备的素养和品质。有这样的素养作保证,再看蔡劲松的画,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他对画面效果的处理和选择。特别是《望秋》这一幅,隐约地看到王蒙的味道、王蒙的满构图效果,同时他又营造出格致的效果,那是种很好地将墨与笔相结合的互动关系。
蔡劲松 望秋 纸本水墨
马良书是学者型的艺术家,他画画和做学问一样,都是有思考的。他在绘画题材、技法和画面效果的选择,是他对美术史、绘画史经过仔细推敲和研究之后的结果。因此说他选择的创作道路是有思维、科学的。这种田园式或是庭院式的山水题材,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虽然很早就有,但是在规模、风格、题材和内容的呈现上,从来没有超过吴门画派的高度。但是今天看到马良书的画作,感觉他完全是在做学问。为什么这么讲?第一,在题材的选择上,他一定是经过多次的尝试,对这类题材在画面中不停地寻找。特别是墨色这一部分,在语言上拉得非常开,同样的题材在新的时代,在新的学术探索下,有了新的画面效果。包括阴影的处理、前后的关系、留白的方法,变成了一种前后重叠,全新的水墨技术语言。再加上他对色彩反复做的一些实验,使墨和色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将庭院和田园山水的主题进行了扩展,所以我说他的创作是在做学问。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艺术家丁密金在此次学术研讨交流会上同样表达了自己的观者感受,蔡劲松的画,给我一种记忆之气,并含着灵性和活性。这种活性记忆之感,在蔡劲松的用笔、用墨、勾勒和点线构成融合在一起,有一种生涩、鲜活之感,这正是作为一名画家可贵的地方。据我所知,蔡劲松在出差、开会的间隙时常会画个小稿,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山、石、人、水、树木的掠影,他常常随心、随性而画,他的创作永远保持着一种新鲜感。蔡劲松的绘画很有灵性,强调艺术创作融入生命精神的参照,所以创作出来的山水画深入人心。
马良书 菜花桃花一处开
马良书的山水画创作选择的是现代田园题材,使用浓郁色彩画国画其实是极大的挑战。在国画中能够把颜色画得地道、纯粹、绿意一片,是一种境界。而这正是马良书几年来的深入探索和绘画最终成型的独到之处。马良书的画在处理田园田野、水、房子、树木时,还常常把线条画的平直,点、面在整个画面的切割关系上,借鉴现代构成和装饰性艺术元素。这也许与清华美院的教育特色和传统有关,但是在马良书的创作里,颜色不再简单地表现为装饰性,而是将现代构成等元素综合运用于创作里,这是非常独特的表现方式。
(责任编辑:易静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