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啃老在普通“人群”而言是一个“反讽”,但对艺术家而言,绝对是正道,历史上有几个艺术家不在啃老的前提下留名青史的?是艺术家长期思考的逻辑,没有这套逻辑,支撑不起他的作品。
原标题:朝戈:艺术家都是神经病
那几年,从事艺术的毕竟还是小众,现在也依然是小众人。有一回朋友的朋友带我去见他的一个朋友,我这个朋友号称喜爱艺术,所以无论到了哪里,总是以和一个与艺术沾了边的人结为朋友而自豪。为了给即将到来的见面预热,所以电话里他提高了音调给对方介绍说我说艺术家,估计对方以为听错了,然后朋友改用了画家这个词,最后明显降了半调说就是学画画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朋友们知道你是搞艺术的,准得跟你要作品,管你答应没有答应,这债咱欠下了。凭良心说,只要搞艺术的,没几个不欠这“人情债的”。其实,我从不欠“人情债”,画画那会儿,特“精明”,朋友要这么套话,我一定说,“好啊,你看我现在吃饭都成问题,你要是帮我炒作,画价到十万的时候。这几年,美院收的学费越来越高,我说好,为什么呢,因为美院的学费越收得高,就说明学生的经济普遍好,这样,这些二代们,可以“啃老”的方式过渡,直到自立,也就是开始绽露头角。当然,啃老在普通“人群”而言是一个“反讽”,但对艺术家而言,绝对是正道,历史上有几个艺术家不在啃老的前提下留名青史的?凡高穷,人家要不是啃弟弟,早卖肉去了。
是艺术家长期思考的逻辑,没有这套逻辑,支撑不起他的作品。你看张小刚,画的碳精画,其实很浅显,一个很特殊同时也很普高的符号被他发现了,他用了,他成功了。但是如果他没有逻辑,他可能在还没有出名时就会放弃这种画法了,因为这东西太不靠谱了,但他成功了,靠的就是他那一套他自己都不相信,但是却不得不认为还有一点道理的逻辑。
(责任编辑:易静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