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龚利平的油画彰显出的就是其中一种。在色彩艳丽的氢气球衬托下,是一身西北装束的媒婆老汉,龚利平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为艺术符号做加减法,减去了人物的色彩,却加上了意象。
原标题:龚利平:民俗油画的新探索
龚利平
龚利平 新民俗油画系列之一 160x130cm
龚利平 GONGLIPING 四川人,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当代油画院副院长,四川水彩画协会会员,职业画家,现居成都。
龚利平的绘画并不是那种含蓄而委婉的表达,而是更像他本人,简单直接,每一抹色彩都刺激着观者的视觉神经。当你观赏龚利平的油画时,会觉得民俗题材油画找到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
自西学东渐伊始,中国油画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话语方式。艺术语言的巨大断层使得当下中国艺术家一方面淹没于当代油画千姿百态的狂欢话语之中,一方面又失落于无处可寻的安身立命之所。“民族的就是国际的”,这或许给茫然无措的中国当下油画提供了一个可以思考的方向。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呈现出艺术本身各种不同的可能性,而龚利平的油画彰显出的就是其中一种。在色彩艳丽的氢气球衬托下,是一身西北装束的媒婆老汉,龚利平用自己独特的眼光,为艺术符号做加减法,减去了人物的色彩,却加上了意象。氢气球原本是儿童手中的玩具,如今由于其常常出现在乡间庙会上,逐渐成为节日欢庆气氛的象征,而媒婆打扮的妇女更是庙会上烘托节日气氛不可或缺的意象。龚利平借用中国传统油画中的“留白”,省去背景,突出艺术符号。
龚利平的底子是传统写实油画,看过他早期作品的人知道,他画过风景和人物,拥有精细的笔触、谨慎的构图和精准的色彩,然而却苦于找不到自己的风格。一次与友人的偶然聊天让他茅塞顿开,不再拘泥于技法上的条条框框。“当你的画和其他国家的艺术家的作品摆在一起时,你怎么让人一眼就识别出来?”如何成功解决这个问题,就是龚利平作为艺术家形成自我风格之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在龚利平的作品中得到了最鲜明的验证。他运用日常所见的形象,搭配出一道“新民俗”的油画大餐,不管看客买单与否,都特色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龚利平曾经这样感悟自己的艺术生涯:“从幼时涂鸦,到少年对艺术的梦想,再到对艺术真诚的追求,几十年来我没有太多有影响的作品,只有对艺术追求的一颗真诚的心,真实的面对生活”。他说,在几年前他偶然间发现火红的气球与农民的联系,这真实地反应了这个时代一部分的精神面貌。的确,通过龚利平的作品,我们感受到艺术家对于现实生活的观照,感受到他所反应出的真实情感,他运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
康定斯基曾说:“对艺术本身的把握与追求是每个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它超越了一切时代和个人特征而成为永恒,我将沿着自已的艺术道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下去。”龚利平用这一金句自勉,我们则期待他在“新民俗”油画的探索之路上能够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