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吴鸿:须弥墟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5-11 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须弥

摘要: 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艺术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为了准备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展览,并且为了创作作品而必须深陷这样一个沉重主题的时候,他内心的煎熬与挣扎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展览结束之后,因为我作为策展人参与其中,...

原标题:须弥墟


须弥在佛教的教义中是一座神山,意味着世界的中心;同时,也是宇宙结构的一种象征。须弥也被称作为妙高、曼陀罗,中文一般称之为坛城。它在佛教的知识框架中不仅意味着是一种空间结构标示,同时,也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指向,意指一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用世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天堂。


自2013年邱光平的大型个展“天堂”在广东美术馆展出之后,作为策展人,我和艺术家邱光平都感觉到了一种激情被透支、耗尽的空虚和疲乏。那是我和邱光平的团队历时近两年筹备、实施的结果,同时,对于邱光平的创作而言,也是一个阶段性的沉淀和总结。一般而言,这样规模的个展,在一个艺术家的一生中也不会多过几次。但是,短短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而已,邱光平又要准备另一个规模也不小的个展,说实话,作为老朋友,我也是在为他捏把汗。广东美术馆的个展之后,他本可以把个展上获得普遍好评的图式、风格继续保持好,同时在市场中花时间经营好。天堂,既是他两年前那次个展的主题和框架结构;同时,对于他而言,也是一个创作的阶段性高度。很多人会沉浸在这种暂时性的成功中沾沾自喜,从而往往被市场快速消费掉,这种例子在近些年的艺术生态中数不胜数。


其实,“天堂”在那个展览中也是一个语义双关的隐喻,它所探讨的是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现实社会中灵魂所受到的煎熬和救赎。这是邱光平作品发展的一个必然性的逻辑结果。在他早期的作品中,马是他自由、率真性格的外显,这期间,他的作品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英雄主义式的理想情怀。慢慢地,有了深厚的社会思考积累之后,马又外化成为一种古典人文情结,被今天的工业文明挤压下内心的愤懑和困顿。当所有的这一切沿着人内心欲望的线索,向更为深层次的人性深度去挖掘的时候,所谓物质的天堂和人性的地狱两重共生关系便显现出来。所以,所谓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天堂盛景中,又是一个人性的炼狱与理想的废墟。本文的标题“须弥墟”即指此意。


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艺术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为了准备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展览,并且为了创作作品而必须深陷这样一个沉重主题的时候,他内心的煎熬与挣扎是我们难以理解的。展览结束之后,因为我作为策展人参与其中,深知这个过程就像一个无底的深渊,会吞噬掉人的所有激情与精力。所以,我曾反复叮嘱邱光平在展览结束后一定要休整好,这既是一个身体的恢复,也是一个在经历了精神的炼狱过程之后灵魂的修复。


但是稍后不久,我便听说他又开始了一个名为“转山”的活动,这是前往西藏阿里无人区的自驾之旅。通过和他在一起筹备个展近两年的合作过程,我深知他的这次活动与宗教无关,与民俗风情也没有关系。显然,他是想在达到了一个创作的高度之后,通过身体的磨难来实现精神上的再一次涅槃重生。他的性格就像一个战士、一匹野马,只有把自己逼到一个绝境之后才能唤起内心深处的那种面对新问题的勇气和斗志,而不是坐享市场带来的经济回报。那次转山的过程中,在西藏的神山圣湖之间,一方面是视觉上如梦幻般的绝世美景;另一方面,因为缺氧和高原反应,人的身体又要承受着剧烈的头痛和胃里如翻江倒海般的恶心呕吐,这种经历,使他切身地感受到,所谓的天堂和地狱,本是一念之间的转换,而人性就是在这个天堂和地狱、善与恶的临界点上,或升华、或堕落。这是邱光平的作品自浪漫主义英雄情结向社会批评、社会政治学分析,最后走向哲学追问的一个转换。在他近期的作品中,此前多由马或秃鹫的形象来隐喻的人性重新以人物形象表现出来,那些挣扎在这“一念之中”的芸芸众生,他们似乎处于一种临界状态之中,所谓“须弥芥子”,无限大与无限小在某种本质上是统一的。而这些人物形象也仿佛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和人类欲望基础上的世界原型,他们是走向天堂还是坠入地狱,或理想中的天堂已经成为了一座废墟?须弥墟境,或许这才是邱光平试图要找到的一种能够传达他此时心境的视觉图像。


转山,实际上代表了邱光平心理活动的轨迹。而与此相对应的是转城市,这是在艺术家心理活动轨迹的基础上,所对应的思考、分析对象,它是在社会学和文化学层面中展开,以一种历时的方式来演进,最后达到一种共时性的比较分析的意义。邱光平在近十年中选择做个展的城市,从他的故乡四川开始,然后是上海、温州、广州,直到这次个展的城市——西安。从这个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出,展览城市的选择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而是和他的创作主题发展相适应的另一个空间场域。在他的早期浪漫主义阶段,他作品中的马是随性而自由的,当然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它所代表着古典英雄主义情结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丧失,马的形象又是忧郁中包含了英雄迟暮的怅惘。当这些拟人化的形象被放置到上海、温州这些代表着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最为典型的城市中之后,邱光平的作品中又增加了一些明确的社会性批判的成分,这是他的作品从随性而自由的天性向社会性批判的深度发展的肇始。而在广州的个展,展览的主题在之前的基础上又向人性的分析和批判更为深入。他将人性的欲望批判放置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中,试图从人性的历史分析中找到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模式下社会困境的根源。在这次的西安个展里,从他的最新作品中,我感觉出他又在尝试着另一种创作方式,那就是文化历史批判。


西安是承载着太多历史文化记忆的一座城市,与邱光平之前的几次个展一贯的逻辑相一致,本次的个展虽然是在西安美术馆展出,但是他所要思考的问题已经超出了一个美术馆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美术馆对于他而言,并不仅仅是一个将作品摆放、陈列于其间的静止空间;美术馆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中,还是一个地域属性的象征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在本次个展中更关心的是西安这个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象征的城市,如何有更大的可能性被引入到他的作品意义逻辑中。在他之前的几个个展里,其主题虽然从其个人经验出发,经由社会性思考得以深入,但是从制度、文明的层面上展开批判的触角仍然是一种外部经验,那么,从文化的历史、文明的源头展开批判,则是从人文传统中找到剖析、判断现实问题的一种方法基础。这个意义上看,邱光平在通过个展来选择城市的行为轨迹像是划了一个圆圈,重新又回到了他的出发始点,但是,此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已经截然不同。


这似乎是一个象征:一匹带着本能野性的战马,像堂·吉诃德那样去大战工业怪兽和国际资本,身心疲惫回到故乡,却发现故乡已经成为了一座精神的废墟。故乡在哪里?——须弥墟境中。


2015年3月17日 于北京通州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