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试验艺术”和这个名称一样具有试验精神,它注重的是精神层面,探索人们因时代发展而改变着的视觉经验,同时承接着传统视觉经验和艺术语言向现代转化的历史重任。作品是通过自身实践,触发观众调动其所有的已有经...
原标题:试验艺术:物化的精神
中国“书”与“画”更深刻的联系是符号学和视觉方式的联系,《芥子园画传》是最能说明这种关系的一本书。在作者看来,它是一本字典,汇集了描绘世界万物的符号、偏旁部首。
从《芥子园画传》到《芥子园山水卷》,就像把录像倒着放一样。清代的沈心友把名家的典型范式提出来归到一本书里,而作者是从书里把这些典型范式又放回到山水画中去,类似数学里的倒推法。最终“倒推”的结果也许不由自主,但却是作者的兴趣点,他认为这种实验可帮助深化对中国艺术符号化特征的理解。
“试验艺术”和这个名称一样具有试验精神,它注重的是精神层面,探索人们因时代发展而改变着的视觉经验,同时承接着传统视觉经验和艺术语言向现代转化的历史重任。虽然中国的试验艺术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生事物,但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6年,这一新生事物一直没能以独立展区进入到已经有65年历史的、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美术作品展。好在这一历史已经终结于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本次全国美展首次将实验艺术列入13个展区之中,以独立展区的面貌为大众呈现了中国近十年的实验艺术生态。这对于推动中国试验艺术发展是里程碑式的事件。本版特选取部分展览作品,希望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中国试验艺术的成就。
作品是通过自身实践,触发观众调动其所有的已有经验进行思考。作者专门将一头耕牛从山西运到展览现场,雇用两位老农,驾驭它在现代美术馆空间内部一块被有意修整为“原始状态”、没有播种、永远不可能收获粮食的几何形土地上来回耕耘。从某种意义上,这一场行为表演可以被看作是一场当代社会关于劳动和耗费的转喻仪式,重要的是,各种身份的观众与耕牛、农民、作者一起被卷入到了这一现场仪式中,这一曾经朴素的生活劳作场景在一片无根可系的空间情境下真实但徒劳地再发生,相对于当代社会的劳动价值体系,在被激起各种反应的观者围观中,最终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状态,悖论地呈现为一场无法结果的虚无经验。
虚拟最后审判 缪晓春 布面艺术微喷
雕塑能从许多面看,绘画只能从前面看,从背面看米开朗基罗的《最后审判》会怎样?作者将自己的3D模型置换《最后审判》中全部的近400个人物,按其格局翻转建立三维虚拟空间,便能从前后左右上下来看画,甚至可以漫步其中“拍摄录像”,一个二维静态图像便转换成了三维动态影像。以自己的形象置换了画中所有形象,也就同时取消了上下之分,左右之分,善恶之分,尊卑之分,东西之分,古今之分,审判者与被审判者是同一个人,上天堂与下地狱的是同一个人。
《都市山水 展 望 不锈钢餐具等综合材料现成品装置》作品中,作者借用了当代艺术中现成品创作观念,大量使用不锈钢餐具,辛勤搭建起了一座银光闪闪的“现代化都市”。晶莹剔透,充满未来幻想感的一座城市,是以日常生活中极为常用、极其现实的锅碗瓢盆为细胞组织起来的。这让遥不可及的理想世界,一下子落回了凡尘当中,并且被这些看似平常的无数餐具,稳稳地接住了。所有这一切物质材料无不包含着大量虽然廉价、实则珍贵的各阶层人们心智、技术与身体的脑力与体力的劳动,将它们组合建设为“城市”,作者不由自主地便表达了他对劳动者深切的关怀与对劳动精神深刻的依恋。
《空香6000m3 原 弓 影像记录、超声波喷雾装置》作品中,艺术家认为“气”是生命之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气既没有形状,也没有边界,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却可以充满空间、占领空间,原弓试图以带有东方神秘主义式的虚无蔓延、构筑成身临其境的实实在在体验,给观者以无穷的想象。
本作品中,每把锯既是破坏者也是被破坏者、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三把锯因为力量和方向的制约,达到了一种僵持的平衡。有时对于事物是非对错的判断,就像这件作品中对于锯与被锯的判断一样令人困惑,同样事物之间的平衡有时也是因为彼此间的相互交错、制约、僵持而达到的。在事物关系链条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受到钳制的,往往这种钳制不但来自外界,还来自于自身。
《空香6000m3 原 弓 》,影像记录、超声波喷雾装置作者把牌号为京CT9953的二手捷达车拆解、挤压、切割、重组……成为28片厚重的图画,后将图画砌成了一个停车的位置,将那辆捷达车的全部灵性与品质永远凝聚在“停车位”上。
《清雍正粉彩桃蝠纹橄榄瓶花瓶》的造型、尺寸、图案、材料都严格遵循中国经典传世瓷瓶原作,并把瓷瓶的脖颈做了90度的转弯。这种具有“挑衅趣味”倾向的整体理念表现为对视觉和文化建设方面的“冲撞”与改造,作品的意味更多地来自于可以被观看到的形式表面与当代语境之间的关联。
(责任编辑:易静棽)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