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众多艺术家们纷纷拿起画笔,与当地知名画家、书画爱好者们,欢聚土楼,赋诗作画,一时土楼里欢声笑语、翰墨飘香,艺术家们现场挥毫醮墨,精湛的手艺,一幅幅精美字画佳作众多艺术家们纷纷拿起画笔,与当地知名画家、...
著名艺术家李豫闽、叶平和、叶碧峰等合影
2015年8月4日至8日,以福建省著名画家、学者李豫闽为团长,房晋、宋珍珍、刘小岳为副团长,曾凡章、沈岚为秘书长,资深油画家叶和平为顾问等,著名油画家、文物专家叶碧峰等艺术家一行19人,深人闽南红色老区平和县进行为期五天的采风、写生交流活动。
是日,平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赖武平,宣传部副部长、平和文联主席何温厚,芦溪镇曾书记等,对艺术家们的采风写生表示热情欢迎。次日,平和县人大副主任林平东还上山慰问看望了下乡的艺术家们。
艺术家们满怀激情、深入到平和老区芦溪镇、霞寨镇、坂仔镇等边远乡村采风、写生,深受当地领导、群众极其热情支持欢迎。李豫闽团长还为当地领导、传媒记者等介绍了此次“平和老区”采风写生活动意义以及艺术家成员。
据载,闽南平和县境内保存基本完整的明清土楼有476座之多,因此,土楼是当地一道不可不看的亮丽风景。
当代领导与艺术家座谈
8月5、6日,艺术家们在当地村支书叶其尾带领下,深入芦溪绳武楼、丰作厥宁楼、植璧楼、福庆楼等采风、写生考察。并听取叶支书的风趣又详尽介绍:绳武楼,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它位于平和西北部的芦溪镇蕉路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国中央电视台称为“美女楼”,是当之无愧的福建土楼瑰宝。
大楼正门上方刻有石匾“绳武楼”三大字,“绳武”二字典出《诗经·大雅》中的“绳其祖武”,意为继承先祖业绩。
该楼高三层,楼内共有24单元房间,中央为宗祠堂。建筑面积1266平方米,楼中设大天院,直径17.5米,面积240平方米,是楼内人家共用之地。楼内房间处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彩绘、壁画等等,仅木雕就有640处之多,图案纹饰无一雷同,散见于屏风、窗门、壁橱、屋檐、楼梯……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对联,又有飞禽走兽、风景建筑,是书画组合,动静相宜,寓意美好吉祥。被国内外专家称赞叹“木雕博物馆”,是“中国最精美的土楼”。艺术家无不被精彩的土楼所吸引,更为勤劳智慧的先人所折服,纷纷开动手中相机、手机、画本进行记录拍摄。
艺术家们在绳武楼考察
无独有偶,在绳武楼不远处,还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圆形土楼-----丰作厥宁楼。该楼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楼径达100多米,鼎盛时期,楼内竞容纳六百多人。百多年前,外国传教士曾踏入这神奇土楼,被眼前气势恢宏、结构独特、聚族而居的土楼震撼、神迷,曾拍下数张照片发行于明信片上,成为最早见闻于西方的客家土楼,一时风靡海内外……一座座土楼,一段段历史,诉说着远去的沧桑岁月,也蠃得了大家关注的目光和赞美之辞。
期间,众多艺术家们纷纷拿起画笔,与当地知名画家、书画爱好者们,欢聚土楼,赋诗作画,一时土楼里欢声笑语、翰墨飘香,艺术家们现场挥毫醮墨,精湛的手艺,一幅幅精美字画佳作,蠃得在场观赏者们掌声叫好,纷纷称赞,也给当地土楼留下美好时光记忆。
艺术家挥毫书画
与乡村有约
8月7日,艺术家一行风尘仆仆来到平和霞寨镇,参观考察了“榜眼府第”、“高寨柚海”等地。
位于霞寨镇钟腾村,曾是中共闽南特委的联络站和地下党活动地方。近几年来,平和老区通过“富美乡村”建设,这里成为福建省“革命红色老区重点村”、“福建省生态村”、漳州市“十大最美乡村”等。
“榜眼府第”就位于这风光秀丽的最美乡村----钟腾村。它也是漳州市唯一仅有的一座清代宫殿式建筑,也是福建省历史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据了解,清朝乾隆年间,25岁的黄国梁怀抱报效国家梦想,从这偏僻山村,赴京会考,高中进士,并在同年朝廷殿试中,荣获一甲二名,以大刀绝技“魁星踢斗”惊服天下,被乾隆皇帝钦点“榜眼及第”,授封为“一等御前带刀待卫郎”任职终身。
榜眼黄国梁竭尽所能,忠心耿耿,功德昭彰。乾隆为表其功,特赐黄国梁在其出生地营造榜眼府第,后又赐在榜眼府附近又建一座形似古代铜钱(外圆内方)的三层土楼----余庆楼。
“一殿飞檐沐朝阳,双峰耸秀映星罡。”榜眼府第建筑群,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与当地双尖山、永平楼、朝阳楼、博济宫、白沙溪、私塾驿馆等,构成一幅气势如虹,壮丽秀美的山村绚丽画卷,成为现代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艺术家们考察完榜眼府第建筑群,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素有平和“布达拉宫”的高寨千亩柚海。
高寨,是漳州市最美乡村示范村。整个村庄建在山上,四面被掩藏在一望无垠的绿色柚海之中……
平和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柚乡”称号,其柚子载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清代学者施鸿葆在《闽杂记》书中说道:“品闽中诸果,荔枝为美人,福桔为名士,若平和抛则侠客也。”抛,则柚子别称。清代福建巡抚王凯泰曾赋诗一首:“西风己过洞庭波,麻豆庄上柚子多。当年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其中“内园”,即是皇家指定的贡品园地。清代同治皇帝也曾钦赐“西圃信记”一枚和青龙旗一面,作平和琯溪蜜柚晋京进贡朝廷的印信标识。
如今,平和县蜜柚种植面积达八十万亩之多,年产一百多万吨,出口海内外。昔日穷乡僻壤,成为当今名满天下的“中国柚乡”。
走进高寨村,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千亩柚林,尽收眼底。美哉,柚海高寨;壮哉,柚乡平和。
与大师有约
平和老区,人杰地灵。
这里是台湾“阿里山神”吴凤的故乡,也曾诞生“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中国油画先驱者之一”周碧初等一大批文化大师。历史上,这里也曾吸引唐代义中禅师,明代王阳明、黄道周、徐霞客等纷纷来此,或弘法,或捣匪,或授业,深受他们垂青厚爱。黄道周先生则干脆在灵通山上择洞读书,带出十 八学士弟子。他在其《梁峰二山赋》中称赞:“大峰山(灵通山)其峰三十有六,一一与黄山相似,或有过焉,无不及者。”可见,平和县域实在是“人文荟萃,文化兴隆”之地。
此次,“平和老区”采风、写生团行程里,艺术家特地把考查“林语堂故居地”、“周碧初故居、艺术馆”等列入其中,以表达对文化艺术大师的崇仰之情。
近年来,平和老区也借助文化艺术这张名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建设步伐,从大师的故居做起,先后修复大师们的故居、建设大师们的文学馆、艺术馆,打造文化一条街、文化公园,成立大师文化艺术研究会、举办研讨会,设立大师文化艺术奖项等等举措,使拜访大师成为各届文化寻根的另一归途,让大师们的业绩发扬光大,也让诞生大师的故里再次聚焦世界的目光。
行旅乡村,心归平和。
8月8日,福建省艺术家“平和老区”采风、写生活动即将结束。艺术家们在短短时间里,通过走进山区,与乡村对话,发现了平和之美,感悟了平和情怀,品味平和心境。
柚乡、蕉林、茶园;土楼、乡村、大师……构成了一幅精美风景画卷,也是一枚令人神驰的山水标签。
平和的山水之美、风情之美、人文之美,让所有艺术家们感同身受,激发了许多艺术创作灵感,表示将于此次采风考察所闻所见作为艺术创作素材,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
立足山乡,心旷神怡;立足生活,眺望远方,匆匆履痕,最后心归平和。
---------(2015年8月26日凡章于平和。)
附: 2015/福建省艺术家“平和老区”采风写生团名单:
团长:
李豫闽(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画家)
副团长:
房晋(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党委书记、画家)
宋珍珍(福建省艺术馆副馆长、音乐家)
刘小岳(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画家)
顾问:
叶和平(资深油画家)
秘书长:
曾凡章(厦门英才学校、画家)
沈岚(人民日报华东分社主任编辑、音乐家)
成员:
许登峰(福建省图书馆、画家)
彭青(福州市台江区教育局、音乐家)
曾淑雯(福建师大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家)
许恩琦(香港职业画家)
朱伟平(福州职业中专、画家)
丁丹(宁德职业学校、画家)
陈鹭璐(厦门教育学院、音乐家)
周冰(人行福州中心支行、摄影家)
郑晨科(龙海市一中、画家)
朱子辉(厦门书协副主席、书法家)
叶碧峰(厦门文广局、画家)
吴泽龄(广东资深摄影家)
时间:2015/8/4----9日
地点:平和芦溪绳武楼、下寨周碧初故居、高寨、坂仔林语堂故居等地。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