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安迪·沃霍尔自拍艺术:对内心本我世界的自恋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9-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安迪·沃霍尔的自拍摄影是植根于20世纪美国的时代背景中,其内心情绪的外在展现。他的自拍摄影融合了其对摄影技术的偏好、对自画像题材的借鉴和对他内心本我世界的自恋,成为安迪·沃霍尔所倡导的波普艺术的一个组成部...


  原标题:我这样描绘了自己——安迪·沃霍尔的自拍摄影艺术


  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拍已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风尚。自拍作为一种风潮是在20世纪才初露端倪,而那时的“自拍之王”非安迪·沃霍尔莫属。作为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安迪·沃霍尔可谓是将摄影艺术充分利用于现代领域的第一人。他十分喜欢自拍,并且将多面的自己展现在照片之中。从他的自拍里,我们可以看到安迪·沃霍尔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纯粹的艺术理念。

  安迪·沃霍尔的生活经历为他的摄影艺术做了铺垫,正如他的日记中曾经写到的:“我告诉他们我不相信艺术,我只相信摄影。 ”实际上,摄影正是对“真实”这一概念进行追求的表现,它需要借助对象和光的存在才能进行创作。它看似真实,但囿于摄影技术本身的平面性,其展示的“真实”是不完整的、片面的。

  摄影正是以这种普及的、短暂的、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浮华的、性感的特点,成为大众皆可触及的艺术形式,将艺术从遥不可及的高雅殿堂引向大众之间。摄影以最便捷、最实用的方式,将大众文化与艺术串联起来,将世界与人沟通起来,透彻而纯粹地呈现着波普艺术的本质精神。

  安迪·沃霍尔的自拍和艺术史上经久不衰的自画像在本质上是趋同的。其实,自拍就是在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之后,自画像现代化、大众化的展现。在西方艺术史中,画家的自画像向来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题材。

  一切的艺术革新都是在反传统。当安迪·沃霍尔举着波普艺术的旗帜走近自画像题材,他决定放弃传统的绘画语言,转而运用时下最为流行的摄影艺术。安迪·沃霍尔用相机为世人呈现出一种平面的、静态的、真实的和单一的“自画像” ,这一切都流露着他自身对文化和科技的理解与运用。安迪·沃霍尔说:“无论你有多棒,如果你不好好推销自己,就甭想被人记住。 ”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到20世纪的波普艺术,纵使自画像的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本质未曾改变,只是随着时代的前行被不断地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画像不仅是艺术家通过观察自我来提高艺术造诣的方式,也是自传式的生平记录,更是其自我精神剖析的产物。它是艺术家所处时代背景和个人心理相互作用的产物,既来自时代,又反映时代。无论是自画像还是自拍,它们反映的都是画家对自己的认识与探索。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其中,位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 ,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 。

  安迪·沃霍尔的自拍摄影正是在其人格结构中本我的体现,他潜意识中的快乐指向了自己,从而也就产生了自恋情结。在他的自拍中,男扮女装不仅是一种角色的扮演,更是一种本性的释放。安迪·沃霍尔借助自己在艺术圈的话语力量,借用男扮女装的自拍形式,将自己对于性别的观念传递给大众,从而渴望将人们对性取向的包容大众化。这种观念恰巧和波普艺术所宣扬的精神吻合,于是自拍摄影自然而然地成为安迪·沃霍尔为人们发声的媒介。

  应该说,安迪·沃霍尔的自拍摄影是植根于20世纪美国的时代背景中,其内心情绪的外在展现。他的自拍摄影融合了其对摄影技术的偏好、对自画像题材的借鉴和对他内心本我世界的自恋,成为安迪·沃霍尔所倡导的波普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