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书法“竞技”之下,道一声“祝贺”有多难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09-19 来源:中国艺术报

摘要: 在权威书法展上获奖不是简单的事,向获奖者致意,表达祝福的心愿,应该是每一位有正常人格的人普遍具有的教养。然而,这样的教养,在书法界似乎难以见到。


  原标题:“竞技”之下,道一声“祝贺”有多难

  往杭州参加书法展,自然有了与书法家们的近距离接触,听他们谈书论艺,拓展思路,开阔眼界,收获不菲。印象较深的是一位青年书法家谈获奖感受,这位实力派书法家,近年在全国书法展览中屡屡获奖,取得了重要的创作成果。这样的创作成果引人注目,“书法人都知道” ,可是,获奖消息公布后,此人仅仅接到一个祝贺电话,祝贺人是画廊老板,收藏了获奖者的一些作品。

  至于获奖者没有接到贺词与贺电,失落感有多大,或者对此无动于衷,不是我所关心的问题。我感兴趣的是,获奖与失败,祝贺与妒忌,其中的社会学属性,以及中国人微妙的文化心态,让我有了说话的冲动。

  书法创作的生存生态依据竞技法则,在规定的展览,规定的评选标准和规定的评委评选下,优胜劣汰,入选、获奖,上与下、成与败、光荣与落寞,从此开始。当代很大一部分著名书法家,是在这样的机制下应运而生,也可以这样说,当代著名书法家就是依靠这样的竞技法则而名扬书坛的。因此,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备受书法家关注,数以万计的投稿数量,奇奇怪怪的国展冲刺班,寻租权力庇护的书法投机者,不断证明竞技书法机制的绝对影响。那么,如此重要的展览,获奖者自然被关注,被羡慕。首先,获奖作者的所在地或所在单位会给予相应的荣誉和物质鼓励;其次,获奖者自然得到市场的青睐,画廊、书法收藏者,会在合理的价位上购买获奖者的作品,对于提升获奖者的商业价值具有极大的裨益。

  由此可见,在权威书法展上获奖不是简单的事,向获奖者致意,表达祝福的心愿,应该是每一位有正常人格的人普遍具有的教养。然而,这样的教养,在书法界似乎难以见到。为什么难以见到,依据笔者对当代书法人文现状的考察,结论如下:第一,狭隘的心理,妒忌的心态。竞技书法机制下的书法家,依赖外在的书写技能,对作品的技术要素的强调,对形式的过度热情,削弱了学识的积淀,人格的养成。竞技心理下的对手即敌手的肤浅观念,容不得他人的胜利,看不惯对手的荣光,于是,对自身以外的获奖者自然回避,甚至诅咒。第二,当代书坛,遍地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些穿名牌、爱豪车、叼烟斗的书法家,不具备对历史的认知,对现实的忧患,对责任的承担,对生命的尊重,对任何人的成绩均视而不见。第三,幸灾乐祸的丑恶心态。

  这三点,是不是当代书法家的文化心理结构,我做不出肯定的回答,不过,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当代书法家的精神状态,似乎与我的描画没有多大的距离。

  毋庸置疑,我们身处的是一个高科技支撑,全球化经济,法律为准绳,善良、公正、平等为人性标准的现代社会。显然,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这是一个信息透明,彼此关联,充满美与爱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理应具有宽阔的胸怀、高远的目光,向他人表达敬意的真诚,分享朋友幸福与荣誉的修养,祝福朋友、反省自己的自信。当然,做一个高尚的人不是容易的事。但是,不能因为去俗的道路崎岖、坎坷,我们就去认同平坦的浮华。


(责编:陈珍珍)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