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捣练图》:捣衣声里长安月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2-02 来源:《艺术品鉴》杂志 作者:小雅

摘要: 男性出去戍边,家中只剩下女性。女性在秋夜捣练、缝衣,是为了在天冷之前将亲手制成的衣服寄到戍边的男人手里。“捣衣”和“捣练”从此成为一种表达女性闺怨的重要题材,捣练的闺怨还往往影射着帝王的冷淡恩宠,成为...

原标题:由《捣练图》说开去:捣衣声里长安月


捣练图


捣练图


捣练图局部


捣练图局部


千年前,

长安城里,

月光之下,

万户捣衣声。

美人迟暮,

征人老矣,

自古秋事,

寂然一叹……


《捣练图》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作者是唐代画家张萱,这幅画描绘了唐代城市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服装工艺流程资料。其实,除了服装工艺,这幅画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倾听。


入秋捣练


仕女书画题材中,有“四季仕女”之说,意为仕女画常与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时间联系在一起。其中颇具典型的四季仕女形象大致是游春仕女(春)、倦绣仕女(夏)、捣练仕女(秋)、嗅梅仕女(冬)。在这幅《捣练图》里,除了人物,并不见自然景观,但我们根据四季仕女的题材,便能想到这是秋季。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王昌龄《长信秋词》)秋日夜晚梧桐树下,几位宫廷美人在琼楼间捣练缝衣,寂寞宫闱萧杀冷清。“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南唐后主李煜《捣练子令》),小庭深院中秋风送来了断断续续寒夜捣练声,征人在外,绵绵相思之情使人长夜难寐,愁思郁结。从以往的大量古诗中,也可以略知,捣衣常在秋夜,声声入耳。


“捣练”是古代女性最常见的劳作之一,又称“捣衣”,是古代制作衣服的重要工序之一。“练”是一种生丝制成的丝帛织品,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且发黄,必须经过沸水煮泡和漂白,再用木杵反复捶捣才能溶解帛上的丝胶,使之洁白柔软。捣好的素练经熨烫平整,最后被裁剪,缝制成衣裳。丝制成丝帛大约在汉代前后,作为新的精炼工艺,捣练法出现。捣衣缝制为御寒,捣衣便多在秋季。“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也使得原本只是一种劳动过程的捣练,带上几分萧索落寞之感。


“捣练”进入诗画领域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开始流行一种以“捣衣”和“捣练”为名的诗歌。诗中把日常的捣衣活动进行了文学性的加工。主角是在家里的女性,捣衣是专属于她们的事情。时间在秋天的夜晚,这是天气转寒的季节,是人们开始需要御寒衣服的时节。地点在空荡荡的家中庭院,男性出去戍边,家中只剩下女性。女性在秋夜捣练、缝衣,是为了在天冷之前将亲手制成的衣服寄到戍边的男人手里。“捣衣”和“捣练”从此成为一种表达女性闺怨的重要题材,捣练的闺怨还往往影射着帝王的冷淡恩宠,成为表现宫廷女性生活的诗歌题材之一。


汉魏六朝的“捣衣诗”随后带动了一类名叫“捣衣图”的绘画的出现。早在唐代张萱之前数百年,根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载,东晋、南朝画家张墨、陆探微、刘瑱都画过《捣衣图》或“捣练图”。他们的图画究竟什么样子,与张萱的《捣练图》有什么不同现在已经无法知晓了。不过,大约比张萱时代要早50年左右的一幅初唐时期描绘“捣练”场景的画面却有幸留存下来。西安的文物工作者于2005年在长安县的兴教寺故址发现了一个石槽,石槽两边分别刻着一幅线刻画,由于有宦官的形象,因此表现的正是宫廷女性“捣练”的景象。两幅线刻的“捣练”画面都采取衡长的形式,与手卷有些类似。画面中心都是围在石砧四周拿着木杵捣练的女性。其在表现捣练女子的时候,姿态,角度都与《捣练图》颇有几分相似,可知,“捣练”很早就成为一种固定的图像模式,是为人们所熟知的表现方法,只要一看到这种姿态的女子,大家便都明白是表现捣练。


在“捣练”的秋季背景以及文学意象下来观《捣练图》,似乎活泼泼的劳作场景中隐藏着一丝宫怨的哀愁。


丝绸长安


侍女们是如何劳作的呢?在这幅宽37厘米,横147厘米的长卷上,共描绘了12个人物,以从事劳作和服饰来看,皆为无品级的宫女。按照人物动作流程,画作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四位宫女用木质捣柞和石砧锤打、素练;第二段,两位在缝衣服;第三段一位年纪稍幼的宫女在照看用来熨烫的一盆炭火;第四段,四位宫女熨烫捣好的素练。一个女童在素练下嬉戏,为沉闷的劳动增添了一抹灵动的亮色。


几组人物或立或坐,有低有高错落有致,各组间又彼此呼应。捣练一组中,一人回身挽袖与理线缝衣一组相应,蹲着煽火转首的女童连接左右两组。整幅画面布局巧妙合理,结构严谨精密。人物姿态精准把握了劳作时不同运动的身体重心,如拉白练宫女,扯绢时用力微微后退,后仰以维持平衡的身姿,熨烫者步态轻盈,从事捣练的人尽显沉重的体态,蹲坐扇火的女孩被热气和烟熏得用袖遮脸,扭头躲避。因分工不同,人物劳作时的状态亦不相同,画家工笔写实风格明显。


盛唐,长安是全国的丝织品生产中心,都城内有少府监、织染署、掖庭局等机构,下设官营丝绸作坊。玄宗后期,宫中专为杨贵妃造作锦绣金玉之工就达千人。官府作坊内也有为数不少的奴婢,一些技艺出众的被分配到掖庭局劳作,所得报酬仅为日常衣食。《捣练图》中所描绘的劳作景象,真实再现了她们的生活。


元末书法家张绅曾针对这幅作品写下“乃知蟆母之姿,亦有效其塑者”。古代有蟆母、钟离春、孟光、阮女四大丑女之说。《史记》中记载黄帝娶丑女蟆母为次妃,蟆母貌丑形同夜叉,但品德高洁,施行德政,有非凡的组织能力,是当时女人们的楷模。张绅的话无疑表明捣练并不是高尚体面的工作,劳作中的女性不能论及优美典雅,但张萱将之入画,是对女性品德美的歌颂,同时体现了当朝劝勉农桑之风。


上一页12下一页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