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暴力伤人被误为行为艺术,讽刺了什么?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5-12-11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肖杨

摘要: 2011年4月,有艺术家在重庆黄桷坪,在自己身体上划出血淋淋的伤口,以至有人感叹,一个人要割自己多少刀,才能成为所谓的行为艺术家?而在普通人眼中,只会觉得表演者怪异自残,完全感受不到任何艺术的启迪与愉悦,更...

原标题:暴力伤人被误为行为艺术讽刺了什么


近日,一名华裔少女在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展中,用刀刺伤另一名女子。伤者受伤流血,而其他参观人士最初还以为是行为艺术表演。案发区域很快被警方用封锁带封锁,一些参观者甚至误以为封锁带是装饰作品的一部分。(12月8日中国网)


当艺术展中发生暴力伤人事件时,在场的许多参观者却不以为意,自然而然把它当成了一个现场演出的行为艺术,这着实让人觉得讽刺。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一些所谓的“艺术作品”真心难以看懂,更别说产生共鸣。而一些行为艺术又热衷用血腥、暴力等元素博人眼球,以致人们见怪不怪,真假难辨,戏剧性出现“狼来了”效应。


行为艺术不应是病态极端的代名词。可一些表演者为了颠覆传统,展示所谓的深度,标榜所谓的前卫,往往借艺术之美名,血腥暴力大行其道,甚至自虐自残成风,一些令人作呕、毛骨悚然的作品层出不穷。如2011年4月,有艺术家在重庆黄桷坪,在自己身体上划出血淋淋的伤口,以至有人感叹,一个人要割自己多少刀,才能成为所谓的行为艺术家?而在普通人眼中,只会觉得表演者怪异自残,完全感受不到任何艺术的启迪与愉悦,更难看出其标榜的先锋意义,毫不客气地说,这只是一种视觉污染。


如果说艺术创作追求自由,表演者在小圈子内自我宣泄、自娱自乐尚可以宽容,但在哗众取宠、炒作成风的当下,很多行为艺术,完全是以艺术为噱头,沦为公共场所的闹剧。这不仅挑战人们心理承受能力,影响社会公序良俗,甚至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现实中,人流量密集的地铁屡屡沦为重灾区,比如去年武汉30名学生扮“丧尸”上地铁吓坏乘客。令人欣慰的是,广州地铁直接对“行为艺术”说不,拒绝奇装异服、假扮惊悚形象者入内,不听劝阻者直接交给警方处理。


行为艺术想引起人们的关注,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但也不能不分场合,不顾边界,尤其不能走入“血腥”、“惊悚”、“暴力”的误区,否则只会南辕北辙,与艺术背道而驰。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