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朱天曙:中西之艺 各有其法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1-2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朱天曙

摘要: 康南海献身“维新”,常出闳论,向西方寻真,多出奇言,非全可信也。若论画曾主“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为画正法”,故全盘否元画,大谬也。“写意”“士气”皆中国艺...

原标题:中西之艺 各有其法


松阴待渡(国画)  黄宾虹


松阴待渡(国画)  黄宾虹


艺事皆有“有界”“无界”之分。“有界”者何?万变不离“本行”也,若书印之笔法、刀法、章法之属;“无界”者何?万物过眼,即为“我有”也,若印通于书,画通于印,书通于文之属。专门家易知“有界”,亦应知“无界”。当于“有界”中求“无界”,“无界”中寻“有界”,方能融浑而不失本色。


艺术乃中华文化大树之一枝,当守“树根”之“本”。“树梢”“树枝”可变可动,“树根”不可动也,本盛木荣,根深枝茂也。今之为艺者,常重“梢”“枝”之动,不重“根”之深稳,故不易久也。


“法”为“活法”,非“死法”也。清湘道人曾云:“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来遂使今人不能一出头地也。”佛家云“非法非非法”乃艺之真“法”也。


康南海献身“维新”,常出闳论,向西方寻真,多出奇言,非全可信也。若论画曾主“不取写意,以着色界画为正,而以墨笔粗简者为别派;士气固可贵,而以院体为画正法”,故全盘否元画,大谬也。“写意”“士气”皆中国艺术之魂,主“着色界画”“院体”为正,而不识元以来文人画之价值,皆迎合“维新”之言,本末倒置,不可迷信也。


艺事变而能破,除去陈言得“新”也。宋人尚意变唐风,清人崇碑易明人,莫不如此也。梁任公曾有语云:“惟思既往也,事事皆其所已经者,故惟知照例;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照例”易,“破格”难,然“破格”得“理”者更难。右军所谓“适我无非新”皆书体“破格”而融通万理所得也。


今人多云“碑帖融合”,唐人颜鲁公《祭姪稿》实开其先,当应再审视。此作非惟手稿,当为“融合”之杰作。“融合”者何?一曰帖法“融”碑意,故得厚;二曰书卷气“融”金石气,故得朴;三曰疾书“融”渐修,故得“兴”;四曰整篇“融”涂改,故得“趣”。此稿以“篆籀绞转”法行之,异于“一拓直下”与侧锋翻折,时得金石趣味,意味深长,吾之所求也。晚清以来赵之谦、沈曾植等皆求融合之路,或以雄奇出之,或以生涩求之,总不如《祭姪稿》自然通融也。


中西之艺,各有其法。蔡孑民曾论中西之别: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多含文学之趣味。西人之画,与建筑雕刻为缘,而佐以科学之观察,哲学之思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西人之画,以技能及义蕴胜,善画者或兼建筑图画二术,而图画之发达,常与科学及哲学相随焉。以此观今日画坛,西风东来,势不可挡。惟有国人知国土产国艺,不可全盘西化,无“中国”之画也。吾辈当以中国文化与笔墨经典授予西人,使其知“中国”,再知“中国诗书画印”也。


“文字”与“书法”之价值常混为一谈。文字承载之功能常在书法中体现,故书法有“文字”之功,并有书法特殊之审美。“书法”之价值亦常依附于“文字”,然“书法”一艺亦有其独立笔墨语言,如笔法、章法、墨法等,区别于一般所论“汉字书写”。常论“书法”者,亦多指“文字”功能也。余曾云书法乃中国文化之标本,由书体之变见文化之变,载体实为汉字也。


艺事日新为要,非有“定”者。今人论艺求所谓“风格”者,亦“结壳”之一面。曾读吾扬通儒焦里堂《雕菰楼集》卷十辩顾亭林“人最忌以未定之书示人”语,以为此言是也,而不然也。自以为“定”,诚“定”乎?人以为“未定”,诚“未定”乎?夫以为定,亦自以为定耳。夫天下之言、之艺,未有能定者也。通达者,日新又新,或有力作,然未有定者,“风格”亦不断变而化之,循序而渐进,右军、平原、清湘、缶翁、宾老,莫不如此。邃古而新,是为新也;无源之“新”,非真新也。


吾乡兴化重艺文,人多论施耐庵、郑板桥、李复堂、刘融斋,而任幼植大椿人多不论。幼植笃志经术小学,考证名物,覃精稽古,余甚佩之。戴东原曾以“思之锐,辨议之坚而致”彰之。先生“弁服释例”考名物制度,开一新路,孙星衍“释人”,洪亮吉“释舟”,陈瑑“释量”皆其后也。先生《字林考逸》、《小学钩沉》皆辑迭之作,釆录极广。章实斋曾记其辑吕忱《字林》,“楮墨纷拿,狼藉枕席间”,自谓“病不可堪,赖此消长日也”。乡贤读书如此,每每回乡过其故居,汗颜不已。


古人之作皆有“经典化”过程,非创作后即为“经典”。古砖残瓦、简牍楕量、右军手札、平原手稿、东坡诗草之类,反复刊行,文士歌咏,学者讨论,其意蕴不断被揭示,欣赏者加以阐释、发挥、领悟,故成“经典”。柳宗元有“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语,即是此意。


清人曾有“家家子久,人人石谷”语。石谷何以与子久并论?石谷山水,重南宗笔墨与北宗沉雄,会取山形树影,有结有散,虽逸不如子久,然开启可遵可循之门径,尤可重也。曾读恽南田题王石谷画云:“何处发清啸,杳然深松林。幽溪碧云上,时闻鸾凤音。”其境如此,其画可读也。陈独秀评其“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之总结束”乃“革新”之辞,果为“恶画”耶?非也。此不解艺者,不可论也。石谷笔墨清真,画法通于书法;风神逸兴,造景合于文心。今日作画,多涉浮笔,不谙画理,观石谷之作,方知笔底来路也。


(作者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