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各地都出现过叫好不叫座,知名度低甚至违规、走偏的现象。要让博物馆走出“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窘境,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从宏观方面来说,要秉持浓厚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热情,正确认识“钱途”与前途、“钱潮”...
原标题:如何让博物馆有“钱途”更有前途
厦门的博物馆有20多家,也越来越吸引人。但问题是,这么多博物馆,却没有带来大量的“人潮”和“钱潮”,大多数博物馆不赚钱,勉强支撑运营着。厦门,要如何打开博物馆旅游经济之门?今年“两会”,“博物馆旅游”成为一个热点,备受关注。
厦门博物馆旅游遇冷,原因无非如下:一是博物馆的旅游消费较为单一,一般游客参观完博物馆展览就没有可再逗留的地方,没形成一个消费型的旅游景点;二是博物馆免费开放,旅行社无法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因而也失去了带人旅游的动力,加之博物馆旅游宣传营销工作相对滞后、导致博物馆旅游在业界很“孤立”。
博物馆遇冷不止厦门独有,近年来各地都出现过叫好不叫座,知名度低甚至违规、走偏的现象。要让博物馆走出“养在深闺人不识”的窘境,必须做好两手准备,从宏观方面来说,要秉持浓厚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热情,正确认识“钱途”与前途、“钱潮”与“人潮”、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摒弃急功近利、粗放经营的运营理念,倾力打造当代人的精神家园。
而从具体举措而言,首先要加大与旅行社等部门的合作力度,开发专业性的旅游线路产品,有力推动博物馆之旅与都市旅游相结合,有效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与配置。将博物馆旅游与常见旅游项目紧密结合。
其二,拥有对文物和文化深入的研究是博物馆开发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要大力发展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使其形成人无我有、别具一格的核心吸引力;最后要扩大宣传,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推广活动,提供青少年旅游和家庭旅游项目的服务,吸引人气,提升品位。
总之,博物馆旅游既不可人迹罕至也不可人满为患,既不可只谈前途却羞于“钱途”,既不可故步自封亦不可操之过急,分寸的拿捏之间颇见功夫,尚需各方人士认真谋划,徐徐图之。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