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团扇——女人们怨恨的粉墙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8-10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姜维群

摘要: 例如王建有宫词百首,何谓“宫词”?就是写女人,写宫廷女人的诗词,一首《古调笑》脍炙人口:“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这里的团扇是用来遮面的,是汉...

原标题:团扇:女人们怨恨的粉墙


《晋书·王羲之传》的记载,有了中国题写扇子的第一人。生活在公元4世纪的王羲之在会稽看到一位老太婆拿着十来把六角扇(应该是竹扇编织)在卖,估计没什么人买。这位书圣犯了文人题字的瘾,每把扇子各写了5个字,老太婆大不高兴。估计这位书生根本没说明情况,拿过来就写。见人家物主不高兴,王羲之(字右军)告诉她,你就说是王右军写的,卖一百钱一把。老太婆这样一说扇子顷刻卖光。老太婆觉得这钱赚得太容易了,于是再请写,这位书生“笑而不答”,就是说微笑着没有说话,人家不理你了。


还有一种传说较早,说三国魏主曹操,其主簿杨修为其画扇,忽然滴下一点墨污了扇子,杨修急中生智改为一只苍蝇。这个只限于传说,似不能以之为据。但是纨扇在魏晋间确实出现了,在东汉时期的画像砖中已经有贵族妇女身后女仆手执纨扇的画面。但是,都是空白的纨扇扇面告诉人们,当时的人还没有意识在上面写画。


纨扇从汉代出现,直到唐宋才有了主导地位。期间的五六百年因为麈尾一直占有上风,麈尾在上层社会的盛行,一定程度阻碍了纨扇的发展,因为中国社会的物件是“上行下效”,上面做了,下面就去仿效去模仿。至唐代纨扇开始在上层社会流行,前面所述,团扇的记载和出名是因班婕妤的一首诗,纨扇名声大噪,而纨扇在唐宋的声名鹊起,仍然赖于诗词。


“男人书画女人诗”,此中的“女人诗”是指写女人或写给女人的诗。纨扇的流行离不开诗词歌赋,像歌体的《怨歌行》,像晋代赋体傅玄的《团扇赋》、梁虞肩吾的《团扇铭》等。唐宋诗词中有大量有关团扇的描写,团扇的风雅时尚抓住了诗人书画家的眼球,由此有了诸多传世的名篇佳什。


例如王建有宫词百首,何谓“宫词”?就是写女人,写宫廷女人的诗词,一首《古调笑》脍炙人口:“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这里的团扇是用来遮面的,是汉代以降“便面”功能的延续。


再如杜牧的《秋夕》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里传递的一个信息是轻罗小扇,在魏晋时期团扇比较大,唐代已经是“轻罗”,即很薄的丝织品,小扇拿在手中轻巧异常。清凉如水的秋夜根本用不上扇子引风祛暑,却用来扑流萤,无目的且无聊的举动,最后目光定格在看牵牛织女星,其所思所想昭然若揭。


纨扇可以以它为题材写诗,亦可以以之为纸书写诗词或画画。如果说王羲之写六角扇是“技痒”,那么大名士苏东坡写画白团扇应该是一次慈善之举了。


笔记《春渚纪闻》卷六载,苏东坡到杭州上任,有告某人买其两万绫绢没偿还他钱。把被告传到大堂一问方知,这个人以制扇为业,父亲刚刚去世,又赶上黄梅连雨天,做的扇子没人买,不是赖账不还。苏东坡看他很长时间说,你把你做的扇子拿来,我替你“发市”。对方取来“白团夹绢二十扇”,苏东坡就用大堂上的“判笔”在扇子上写行书画枯木竹石,画完都交给他,让他卖了速偿欠债。被告流着眼泪走了,好事者千钱一扇一抢而空,后来的没得到扇子的还懊丧不已。其欠的两万钱立刻偿清,整个杭州都称道甚至有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从唐代开始,团扇上已经开始了写画,到宋代出现高峰,在传世的诸多宋代小品画中,团扇的数量和比例很可观,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在团扇上写画已然成为时尚,故宫博物院曾出版有《宋人画册》,其第三册收有10幅小品,里面竟有7幅为团扇画。如《猿猴攫蛛图》高23.5厘米、宽25厘米,是当年团扇的直径,后世的团扇尺寸基本保持在这样的大小。


团扇圆如月,月又如诗,诗幻化出来诸多的情感,集中到这小小的团扇上。团扇的纳凉功能使之有了行藏的变化,“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这样的充满怨怼的诗几乎成为团扇的专利,成为女人的专利,在后世的许多画中都有关乎团扇的画面。一柄团扇嵌入多少男人情感女人心呀。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