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尔冬强:航海手记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08-11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尔冬强

摘要: 倒是十三行的生意还是那么兴隆,屈大均的一句“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真是形象逼真。只可惜满大街都是保安,大雨中还到处撵我走,死活不让拍照让人感觉这些花花绿绿的...

原标题:航海手记 


尔冬强在航海途中


尔冬强在航海途中


2015年11月10日

苏比克


无限怀念小时候的黄浦江,那时候我们能在岸边看到各色各样漂亮的木帆船,比起中国古典建筑的消亡,更令人伤心的是中国木帆船技术的几乎失传,一同丧失的还有人们闯大洋讨生活的勇气,古代的中国人何曾畏惧过海洋?早在明代的海上丝路贸易季节,从泉州出发的帆船穿过台湾海峡,驶向北吕宋,大概就是在11月的第一周或第二周到达菲律宾。西班牙殖民地驻扎在海边的哨兵会燃起烽火,通报殖民地当局,中国木帆船来了。整个帆船贸易季从11月的第一周持续到下一年的5月底。中国人从大陆运来绸子、缎子、亚麻布白棉布;文具、桌子椅子雕花大床;天鹅、水牛、骡马驴。甚至还有会耍把戏能说话的笼中小鸟……中国帆船商人在回程时则装上靛蓝、藤、龟甲、燕窝、乌木、墨西哥白银和菲律宾产的砂金……最后几张照片是西班牙人留下的灯塔。与舟山群岛的花鸟山灯塔有几分相似。


2016年1月15日

广州


“向世界叫响十三行”,这是2006年国家历史名城广州提出的口号。十年过去了,十三行博物馆还在筹备中,开门还设有时间表。倒是十三行的生意还是那么兴隆,屈大均的一句“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真是形象逼真。只可惜满大街都是保安,大雨中还到处撵我走,死活不让拍照让人感觉这些花花绿绿的包裹里好像有什么猫腻,难道不是正经生意?没辙,转去博物馆看通草画。通草画里的市井百态真是活灵活现,喜欢得不行。一些摄影作品留下了十三行当年的模样,在摄影术没有发明之前,欧洲上流社会就是通过这些通草画来窥探中国人的生活的。最后两张惊艳的西洋美女,来自广东新会,是一幅500年前老旧门板上的绘画。带着康拉德小说里的女人——弗雷娅的微笑,我在巴达维亚和苏腊巴亚都没有这等艳遇,没想到在这儿撞见,广州毕竟是丝绸之路上的大码头。在我看来,这两位西洋美女的生命史,承载着无人可以预料的文化讯息。


十三行从1686至1842在广州运转了156年。一口通商垄断中外贸易85年,十三行上承宋代市舶司,下启五口通商,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特区。“中研院”学者石守谦先生,近年主持了一个“移动的桃花园”项目,主张以东亚为整体,来对中、日、韩的山水绘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他特别注意到了区域互动的现象。我觉得还可以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背景里来思考这些问题。中国文化通过海上信风贸易对南洋的输出和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2016年2月6日

神户 西安门下神户牛


南京町里小笼包,走过神户中华街,一路都是上海小笼包的叫卖声,感觉回到了上海城隍庙。我们住的酒店下面就是长崎的邮轮码头,这里有往返上海的邮轮,神户和长崎一样,与上海一直有着紧密的关系。1862年,德川幕府向上海派遣了官船“千岁丸”,代表团成员有官员、唐通事、阿兰陀通词、长崎商人等51人。其中有8个人留下了日记或游记等文字记载。大松藩的峰洁这样记述上海港:“远远望去,各国的商船大约有600余艘密集在一起,商船中混杂着蒸汽军舰,幕府末期震惊日本的黑船也停泊在那里”。长崎上海的定期航路上,当时大量的日本侨民,搭乘“上海丸”和“长崎丸”从虹口汇山码头登陆,在苏州河北岸,从杨树浦到大自鸣钟,到处都可以看到东洋人的身影。抵制日货,对当年的上海市民来讲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几乎所有城市人的日用百货,都是从沪东到沪西日资那些锯齿形成排成片的巨构厂房里生产出来的。当年还有长崎通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上海的通信电缆。因为日本侵华战争的关系,东南沿海与长崎间长达数百年紧密的交流史,一直没有在中国大陆深入展开,这让日本学者松浦章的研究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其实,上海与长崎、神户、横滨的历史关系,远比上海与欧美城市的关系要复杂得多。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