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冯巍清一色的画风景,所以是位风景画家。由于风景画在东西方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所以要能画出什么新意,对当代艺术家而言应该是很大的挑战。然而冯巍似乎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透过乍看平凡无奇的风景画,对东、西方的...
原标题:大艺| 冯巍:风景之思
卧琼桥
100*80cm
老的桥 / 微喘着气 / 水凉 稀稀疏疏 / 榕树的须
石板滑 / 走廊深浅 / 雨停了 / 灯笼摇摆
安静 灰瓦的 / 一波三折处 / 鸟儿惊起 / 飞檐歇脚
粉的墙 / 涂过鳞栉人家 / 白的云 /流过大片天空
——苏忠《栩栩如心》
风景之思
文/陈贶怡
冯巍清一色的画风景,所以是位风景画家。由于风景画在东西方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所以要能画出什么新意,对当代艺术家而言应该是很大的挑战。然而冯巍似乎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透过乍看平凡无奇的风景画,对东、西方的艺术都分别提出了许多引人入胜的问题和想法。
细看他的风景画,就会马上发现人物在其中几乎不占据任何地位,幅幅都是无人的风景画。风景画中的人物其实扮演着远不容忽视的角色,浪漫主义风景画家弗烈德烈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的人物在引导观者的视线,揭露渺小人类面对大自然崇高美感时内心的震颤;而巴比松画家鲁索(Théodore Rousseau, 1812-1867)的无人风景画,则是隐喻作者的自然主义哲思。同样的,冯巍描写的并非蛮荒的自然,而是本当有人的人文景色,如果冯巍只想让晴空浮云、坊桥巷弄、湖光塔色等等风景元素说话,那么他让这些元素构成的,也就不仅仅是风景的“再现”(representation),而是风景的“幻化”(metamorphose)。
事实上,由于他的风景锁定了某些一再重复的主题,遂因此“观念”了起来。那些《塔系列》、《桥系列》、《湖系列》或《巷系列》,与其说接近莫内(Claude Monet, 1840-1926)的《鲁昂大教堂系列》,或是塞尚(Paul Cézannes, 1839-1906)的《圣维克多山系列》,不如说接近贝歇夫妇(Benhard & Hilla Becher )从1950年代起,以摄影的方式在全欧洲进行的工业考古(industrial archaeology)系列。冯巍的确像莫奈,从到处旅行搜罗美妙的风景,到研究同一景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形式变化;但他也像塞尚,对着同一座山,从不同的时间和角度去观察和体悟风景的本质与结构。然而,我认为绘画形式与结构的探索应该不是他唯一的目的,因为他对油画的使用,不似莫奈或塞尚那么浓重的强调绘画的本体。他那些模糊清淡的风景,少了油光;那种灰灰雅雅的颜料层,或薄薄干干、或湿湿凉凉,带着微妙层次的近乎奇异的色感,试图吸引的绝不是人们的目光,而是人们的思想。懂得中国画的人,就能明白他的《安泰河畔》、《远眺十七孔桥》等胜地景色,不论在构图与设色上都带着微妙的东方色彩。无怪乎他曾如此宣称:“中国油画家应对广泛的西方绘画理论参照与批判性把握中,重新解读我国传统绘画”,而这也正是他重画风景的野心。
只是在西体中用的大课题里面,冯巍的风景画应该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正如贝歇夫妇跑遍全欧,系统性的拍摄造形极其相似的水塔、冷却塔、熔矿炉、铁架塔等等工业建筑设备时,乃是在当时的地志学运动(New topographic movement)热潮影响之下所从事的一种分类学(typology)研究,目的在于纪录工业环境,并且提出老建筑不断被摧毁之下所引起的社会、文化及美学的问题。而冯巍一再重复的塔、桥、巷、湖,虽在方法上与贝歇夫妇相去甚远,但却同样的迫使观众从不寻常的美学角度去比较和判断这些建筑物。我认为在云淡风轻之中,冯巍表达了他对江南文化、特别是闽台文化遗存的一些社会观点,特别是因为他并不在意精细的描绘所有的客观细节,而是将它们系统化、符号化,甚至抽象化,让无法清楚辨识地点的这些建筑物,成了一个孤独的记号。而这正是我认为他的作品中,最独特而耐人寻味的地方。
(作者系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艺术史博士、台湾艺术大学美术学系主任兼所长)
冯巍
部分作品赏析
《塔系列》
塔系列四
140*100cm
塔系列七
100*80cm
闽海坐标之一
180*145cm
《桥系列》、《湖系列》
卧琼桥
100*80cm
安泰河畔
100*70cm
西湖系列一
100*80cm
西湖系列十一
100*80cm
舟
140*100cm
夕阳下的额尔古纳河
150*70cm
《巷系列》
夜间的咖啡馆
140*100cm
初春
100*80cm
冬夜
100*80cm
正午
100*80cm
光禄吟台
150*120cm
那时花开
160*100cm
艺术简介
冯巍
1998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
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研修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具像表现绘画工作室
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在中央美术学院访问交流
2012年赴欧洲考察当代艺术
现为福建省画院画家、福建省油画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青年画院秘书长。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