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黄咏雩藏仇英、石涛、朱耷珍品纪事
摘要:
民国时期广东著名收藏家黄咏雩,是从私藏到公藏这一脉络下一位值得关注的重要收藏家。尽管藏品归入公藏,但在它们背后依然是地域收藏传统与历史的延续。
原标题:世外何劳空太息——民国黄咏雩藏仇英、石涛、朱耷珍品纪事
《诗画册》山水斗方之八(国画) 石涛
现今的公共收藏,或多或少地受民国以前所在地区收藏的历史脉络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藏品的流传,还体现在收藏趣味的地域倾向以及鉴藏知识的代际传承。现今粤港澳三地博物馆的文物收藏,有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民国时期及以前的广东文物收藏。民国时期广东著名收藏家黄咏雩,是从私藏到公藏这一脉络下一位值得关注的重要收藏家。
黄咏雩(1902—1975),字肇沂,号芋园,广东南海横江乡人。其父黄显芝是广州沙基经营米业的富商。黄氏父子的米粮生意极其兴旺,父子均担任过米粮公所的会长。在经营商业之前,他还曾从事广州慈善工作。他最为文化界称道的是其丰富的文物收藏。因藏有广东四大名琴之一——天嚮琴,故以“天嚮楼”命名其居室,并以此为号。他与民国时期的文人、书画家、鉴藏家均有交往,诸如张大千、张珩、余绍宋等等。他的旧藏遍及广州的几家博物馆,如“天嚮琴”藏于广州博物馆,仇英《停琴听阮图》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文征明《风入松行书手卷》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等等。
仇英《停琴听阮图》,画的是两人于山涧流泉旁停琴听阮的情景,瀑布流泉,气蒸云蔚,幽静清妍。画中的山石用小斧劈皴,行笔灵动,树干用粗笔,树叶双勾,高低疏密,穿插得致,人物体态自然,用笔精细。从画中所钤的收藏印鉴可知,此幅作品历经文鼎(1766—1852)、李佐贤(1807—1876)、何冠五(活跃于清末至民国)收藏。黄咏雩极可能是从富商何冠五手中得到此画。张珩青年时曾到访广州,在1938年1月4日的日记中有:“访黄咏雩,子静亦在,示余仇十洲《停琴听阮图》,纸本设色,真虚斋旧物也。”这证明了,至少在1938年,此幅作品已归黄咏雩收藏。张珩以国家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鉴定小组成员的身份,在1963年再次见到这幅作品,并将它鉴定为一级文物。
根据黄咏雩六子黄福禄的回忆,黄咏雩在土改期间,以“横江最大的地主”返回乡里接受清算。黄咏雩在家乡并无血债深仇,又乐善好施,诸如建学校等等,因此土改工作队令他缴纳罚款。由于黄咏雩喜好收藏,家中现金不多,农会知道黄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于是通过城乡联络处联系到广州博物馆上门收购文物。农会收到罚款后,将之释放。《停琴听阮图》即是其中一件藏品。这幅画作在广州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之前身)成立之际,由广州博物馆移交入藏。
另有一级文物石涛(1642—1707)《诗画册》也因同样的原因与《停琴听阮图》一同入藏广州美术馆。《诗画册》共有山水八页、书迹六页。文字款识,皆情思充沛。八开山水画册所画或清晨傍晚、或风雨如晦等不同景色,水墨变幻,极富生意。八开山水画页,其中六开有石涛的自题诗,极富现实意境,与画相得益彰,极得“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之境界。另有咸丰年间广东重要文人张维屏、陈其锟、熊景星以及岳雪楼主人孔广陶的对题。画册在1963年,同样经黄咏雩的老朋友张珩先生鉴定为一级文物。此册原为清代南海孔氏岳雪楼旧藏,每页均有孔氏收藏印记。山水画册署年款的仅有两开,分别是庚午(1690年)、癸酉(1693年),书迹(诗词)六页,其中一页有年款丁丑(1697年),但均不是画作的对题,内容与画作无关,可证并不是为画作而作,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拼凑而成的。这套诗画册,是石涛49岁至56岁前后的作品。
石涛在世时,其作品已颇得广东人的喜爱。清代广东的画家以及鉴藏家均极为推崇石涛,极可能与明末广东的政治与文化历史有关。清代广东最为著名的山水画家黎简与谢兰生,均有取法石涛的笔墨技法,谢兰生更称赞石涛“此公一落墨,便有天外奇境飞上笔端”。由谢氏的《常惺惺斋日记》也可知,其时广东重要收藏家,包括行商伍家(伍秉鉁)、叶家(叶梦龙)等均有收藏石涛画册。
这套《诗画册》在清代咸丰年间曾为孔氏岳雪楼所收藏,直至清末,广东盐法改制即由商办易为官办后,孔家始衰落,其藏品在民国初年逐渐散出,藏品几易其手,不过主要还是在广东本地流转,先后归辛耀文、裴景福、何冠五等收藏。民国时期,这套册子归藏黄咏雩。其友人、石涛伪造的高手张大千(1933年)曾获观此册,并为作跋。张大千对这套《诗画册》极为赞赏,称赞其南来北往所见所藏的石涛册页不止二三十册,尤以这一册的笔墨最为变化神奇。
黄咏雩还藏有一套一级文物——朱耷的《花鸟册》。这套水墨花鸟册十二开,写花鸟禽鱼等各类,笔墨精简而神气完足,生动有致,笔法老健。署款的“八”字作二点写法,为朱耷晚年的作品。画册有藏印“子韶审定”以及“藏张长史郎官记之室”,均是清代广东富商、收藏家潘仕成(1804—1873)的常用印鉴。由此可知,册页曾藏潘仕成。黄咏雩的朋友、书法家李天马为之作“天蠁词人得八大山人画册,有藏张长史郎官记之室及子韶审定,两印是潘仕成故物。甲午夏五重装赋诗属题,相与观赏弥日。李天马。”由此可证,是册于1954年归藏黄咏雩。
这套画册归入公藏可谓一波三折。根据黄咏雩六子黄福禄的回忆,黄咏雩与友人、名中医黄宝坚某日一同喝早茶叙旧。回程行经古董店,见有一套朱耷画册。黄咏雩以为是真迹,提议黄医生买下。黄医生以60元买下。但其后广州专家鉴定为伪作,黄医生只好请求黄咏雩买回画册。黄咏雩将画册重裱后送至广州美术馆,请求美术馆收购此画册。但美术馆很快就退回给他了,原因是有专家认为是伪作。其后为故宫和北京文物商店采购文物的专家靳伯声先生南来广州,见到此画册后,以八大精品出价1000元求购。黄咏雩不答应。靳先生加价至1200元,黄咏雩依然不答应。靳先生询问是否嫌价格太低,黄咏雩回答,册子60元买入,若以此价成交,日后会被人指责谋取暴利,更何况画册已被鉴定为伪作,倘若卖出,有卖假画的嫌疑。黄咏雩其后请示了朱光市长。朱市长告诉他,早知有此画册,也认为是精品,是时美术馆的谢文勇先生也提议收购,但碍于有些专家认为是假的,因此没有收购。朱光随后批准黄咏雩将此画册卖于北京。黄福禄对此事仅记述至此。黄咏雩及其家人恐怕不知道,这套画册北上绕了一圈后又回到了岭南。广州美术馆在1959年5月以1440元在北京宝古斋购入。1963年,画册被张珩先生鉴定为一级文物,确是真品无疑。
黄咏雩是民国广东的重要收藏家。其三件旧藏,均入选《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并定为一级文物,可见他的鉴定能力和收藏水平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三种旧藏均延续自清代以来的广东书画收藏,潘仕成、孔广陶与何冠五等均是清代以来广东的重要收藏家。尽管藏品归入公藏,但在它们背后依然是地域收藏传统与历史的延续。(黎丽明)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