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如作品《结石》,表面上会有与身体起伏相似的细微的肌理,仔细一看,却又是一些说不出来的脏兮兮的不明物体。不禁使人联想到生活中不适的食道噎着慌以及道不明的心口堵得慌。
原标题:杨光南: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展览现场图,图片由泰康空间提供。
金属焊接的凹凸不规则的几何体——《沉默有形》、几块树脂方板——《结石》以及一些忽闪的灯泡与错乱交杂的电线——《休眠症》,被放置在日光亭空间的墙上、地板上。由于体量与重量的巨大,使人在视觉上感觉几乎占满了这个五十平米的空间,有点儿“消化不良”。
展厅西侧的墙面上是最大体量的《沉默有形》,一如作品名称,即使沉默也无法忽略的体形,沉默不代表没有形成心结。由树脂和金属等翻铸而成的《结石》恰恰是这种心结的体现,用特别坚硬的东西与一些脏乱的杂物放置在一起,用一种较为粗暴的方式打磨而成。《休眠症》则用光表现沉睡的状态,有透露出在障碍中挣扎、奄奄一息的疲惫感。
结石,树脂、金属,约60x4x60cmx6,2016。图片由泰康空间提供。
在病理上,消化不良是一种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在艺术家杨光南的生活经验中,她坦言“消化不良”一直伴随着她。"对于一个容易怀疑和焦虑的人来说,我们生活的现实有很多让人膈应的东西是无法消化的,它们会慢慢沉淀、变成结石一样的东西,悄悄渗透到作品里面。"对外界一些输入性的东西,如果身体无法消化则会久积成病。正如作品《结石》,表面上会有与身体起伏相似的细微的肌理,仔细一看,却又是一些说不出来的脏兮兮的不明物体。不禁使人联想到生活中不适的食道噎着慌以及道不明的心口堵得慌。身处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吃多了,不能形成体系,则会患上“碎片化信息消化不良综合症”。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中描述人类消化信息的过程为:信息输入-编码-加工-贮存-输出,然而生活中,许多信息的输入在编码、加工的过程中个人无法形成系统化的思考,又或者个人对信息本身产生排斥反应,从而“信息消化不良”。现今,这种“消化不良”俨然成为社会性、群体性的症候,面对持续不断的各种信息冲击,消化不良作为一种病,治不好也是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