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拍卖
新闻 > 艺术评论 > 正文

范西——光影消失了,而我还在

张雄艺术网 http://www.zxart.cn发布时间:2016-12-11 来源:艺术商业

摘要: 如果说范西在此试图揭示的是表象的真实与事物本身的真实之间的无穷距离的话,那么人们完全可以继续追问,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建构而成的“树”和实际存在的“树”之间,究竟哪一种更加“真实”?

原标题:范西:光影消失了,而我还在


在当代,随手拍和美图俨然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标配,但这也恰恰模糊了摄影这种艺术语言的边界。对于试图以摄影作为媒介的艺术家而言,如何结构摄影所表象的图像世界与现实的经验世界之间的艺术语言,未尝不是一个值得严肃探究的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2009年,范西从央美雕塑系毕业,刚本科毕业时的她并没有找准创作的语言与方向。在工作室里创作了一批写实性的雕塑作品之后,范西开始反思自己在创作上的语言困境,也开始拿起相机,纯粹地行动。


尽管转变了创作的媒介,但不得不说经由范西之手所拍摄的照片,从一开始就显露出某种质感,这种质感带着一股未经雕琢的灵气,它从不依赖于对摄影技术的迷恋,而是来自对观看与时间的关系的理解。


“ 树 ”


走进第一个展厅,小编被一幅巨型作品《树2》所吸引。2014年她开始创作“树”系列作品,采用了 PS 的手段:每一棵“树”上的枝干,都是采用不同树上的枝干拼接而成的。


这个系列作品对空间结构的讨论,无疑也得益于早年雕塑系的训练,每棵树之所以看起来那么真实,恰恰是因为它的枝干毫无违和感地拼接在了一起。


 树 2,2014-2015,艺术微喷,160×224 cm,4+2AP


树 2,2014-2015,艺术微喷,160×224 cm,4+2AP


如果说范西在此试图揭示的是表象的真实与事物本身的真实之间的无穷距离的话,那么人们完全可以继续追问,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建构而成的“树”和实际存在的“树”之间,究竟哪一种更加“真实”?


重构之后的“树”的形象,俨然已经颠覆了人们对于树的经验性认知——既然它们来自于不同的树的组合,我们又怎能一眼望去就可以判断说它是一棵树呢?


“ 还原的象 ”


走进第二展厅则陈列的是" 还原的象 "系列。那些本来真实的面容或张扬、或迷幻的被附在了石膏、大理石等材质上。这是一个“脱象”,甚至是“破象”的过程,形成了在视觉上的“间离”与“扭曲”效果。


肖像 2,2015,胶片,综合材料,81×101 cm


肖像 2,2015,胶片,综合材料,81×101 cm


如果说原图是客观的,那么拍摄、选择“原图”和如何进行腐蚀处理就是她主观的结果。实际上这是她利用“处理”的方式,对摄影本身,以及摄影与绘画界限的一种实验性破坏。这些碎片式的图像看似散乱无序,但却流动着暧昧、神秘的光线。


“ 瞬间 ”


在展览的末尾,只有一副作品—《瞬间》,它被静静地陈列在了昏暗悠长的通道里,而画像上的男子则顶着巨大的闪光灯直面我们。范西讲,当初是因为受到了主人公妹妹的邀约,她每年都会给这位男子拍摄一幅作品,已经拍了两年,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瞬间,2016,艺术微喷,80×120 cm,6+1AP


瞬间,2016,艺术微喷,80×120 cm,6+1AP


在拍摄中,范西采用了闪光灯作为附加光源,使高光更为突出,由此拍摄对象被空白所遮蔽,只留下了最简单的轮廓。“真实”的画面与观者直接对视、交流,场景内的每一个人,每一幕的景致都仿佛时刻准备着的失踪者——与相逢者错失,也准备着与自我错失。


Q:你的作品具有很强烈的绘画特征,又很注重与材质发生互动,仿佛自如游离于再现和表现之间,是如何形成这种风格的呢?


A:其实我在摄影上不算专业。在美院雕塑系的经历确实让我对材质更加敏感,我会考虑图像的内容和材质之间的关系,组合关系上的准确是比较重要的。


在“ 还原的象 ”里,我做的一些木质底子上会有丙烯颜色的笔触,这些材质本身会组成流动的部分,所以看起来像绘画。其实我没有做任何颜色上的干预,只是照片在发生这些流动,图像本身在变化,它既带有绘画里创造的错觉,又有照片中稳固的形象特质,可以经历这种矛盾的图像观看过程,我觉得很有趣。


Q:平时你是怎么找到自己独特的角度的?


A:我平时不太挑角度,在取景的时候画面本身会给你一个最直接的结果,之前只想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如果是需要一种稳定性,那么我会找到一个现场,找到合适“稳定”的对象、构图、光线,这就是我拍摄的重点。有时候即使正面站着不动,说不定也会有一种强烈的仪式感的生成。


Q:对你“还原的象”系列很感兴趣,能跟我们说一下灵感来源和制作方法吗?


A:这个系列来源于我之前冲洗照片的经历,在这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冲坏的片子,当我看到这些被毁掉的影像在慢慢流失的时候,我想这就是图像!一直在变化,而且是随时准备消失的形象。它不再是固有的瞬间定格,显现了图像自己的时间次序。


后来开始研究照片与药水的反应现象。当看清楚图像运动过程的时候,我先给它做好底子,比如石膏、丙烯,然后在这些基底上加入药水,再来控制哪里需要多放点酸,哪里多放酒精,最后把胶片的膜附在调配过的药水上面。这时它就开始缓慢地变化了,最终你在现场看到的就是它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Q:都说 “单反穷三代,摄影毁一生”,你是技术控吗?你最常用的相机类型有哪些?


A:姐从来都不是技术控(笑),有什么我就用什么,我最开始摄影的时候,用的是朋友的一个普通机子,那会儿时时刻刻都在拍,后来都把相机拍坏了。13年的作品《平行》,就是用的就是最普通的水下 lomo相机拍的,大概100块钱吧。现在用的也是一般的单反相机,在片子有需要的时候也会用胶片机,用什么机器完全取决于要拍什么东西。


Q:能跟我们说一下平时关注哪些摄影师吗?


A:我口味比较杂,之前因为学雕塑,看装置画册会比较多,包括绘画什么的,基本上什么样的都看。只挑艺术家,不挑类型。


(责任编辑:胡莹

转载旨在分享,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用户评论

加载更多+

3D推广
  • 侯晓峰3D艺术画展

  • 王心悟3D美术馆

  • 洪瑞生3D艺术馆

  • 唐勇力3D艺术馆

推荐艺术家
  • 查世煜

  • 于少平

  • 方宋

  • 喻冬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