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欧洲“古董级”瓷器亮相沈阳 讲述“东风西渐”史

发布时间:2014-0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司晓帅

摘要: 从16世纪“山寨”中国青花瓷,到19世纪瓷器制造自成一体,欧洲制瓷工艺如何发展崛起?22日,200余件欧洲“古董级”瓷器亮相辽宁省博物馆,讲述这段以瓷为媒的“东风西渐”史。


原标题:欧洲300年前瓷器亮相沈阳 讲述“东风西渐”史 



3月22日,展出的瓷器。



3月22日,观众参观展览。



3月22日,展出的瓷器。 于海洋 摄

 

 从16世纪“山寨”中国青花瓷,到19世纪瓷器制造自成一体,欧洲制瓷工艺如何发展崛起?22日,200余件欧洲“古董级”瓷器亮相辽宁省博物馆,讲述这段以瓷为媒的“东风西渐”史。


 展厅中,一件“青花花卉纹盘”引起不少观众兴趣。据称,这是欧洲模仿中国青花瓷的最早期作品。负责布展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张岚称,欧洲人当时不了解中国的花卉和水果,便将其画成他们所熟悉的洋葱,“虽然这是件‘山寨品’,但它却是早期欧洲瓷器中的精品”。


“随着中国瓷器大量出口欧洲开始,欧洲便开始复制、仿造东方瓷器,并逐步结合欧洲的文化和传统,在融合与创新中生产出具有欧洲风格,不同形状、图案、颜色的瓷器产品。”张岚说,近代中国有“西风东渐”,而欧洲瓷器的发展却诠释了“东风西渐”。


而此次展览正是通过“传播”、“融合”、“创新”、“发展”四个单元,梳理“东风西渐”的历史脉络。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说,德累斯顿的彩绘人物塑像瓷器,拥有“交叉双剑”商标的德国迈森瓷器,以及英国斯坦福德郡陶瓷工厂的人像白瓷,均是欧洲瓷器发展历程中的代表。


由18世纪中叶英国制瓷商乔夏·韦奇伍德烧制的“蓝地白花”系列陶瓷也在此次展品之列。据介绍,韦奇伍德是英国最具革新精神的制瓷商之一,她一生醉心于瓷器制作和材质的研发,进行过5000多种实验。


此次展出的瓷器都是由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孙建伟夫妇从欧洲购得,并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他们希望通过展览带给中国艺术者更多启示。


(责任编辑:吴秀芳)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