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有条不紊地推进着阶段性工作,专家组于5月26日对天津市画家创作的重点草图和作品进行观摩指导,与作者当面交流,为完善作品提出宝贵建议。
下午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成其圣、副部长赵鸿友,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寇士恺也到现场视察了天津市整体创作情况。一对一指导完作品后,由天津美协常务副主席王书平主持召开了座谈会。
会上,中国美协专家组成员谈了观看作品的感受,指出了不足,并提出具体改进建议。龙瑞从中国画角度谈起,他说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的创作主题非常重要,但不是事件、情节的说明。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意境意味不足,特别是山水、花鸟画大多是工笔画形式,形成一种模式化的跟风和雷同现象。人物画有些想法很好,但功力不够,形象缺乏典型性,不能够感染人和打动人。
孙为民感受到大家画画的热情,交流的激情,他也谈到当前油画界面临的问题是样式化和概念化的现象,不少写实油画是照片和图片的拼贴。他提醒大家对此要保持一种警觉。照片可以作为辅助,但要重视表达的直觉感受,不为照片所囿。他指出好的油画一定产生于作者好的状态,是作者长时间的积累和技艺的磨炼,对喜欢的艺术风格的探索。这次感觉有两极比较突出,一是于小冬的作品很有力度,就是长时间的基础磨炼获得的造型能力和从生活中捕捉的令人感动、难忘的人物和情景,在画作都得到体现。二是张京生教授的抽象表现性油画,是画家多年对油画基本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对油画语言的锤炼,才使得画面产生的交流的情感因素很浓。
刘寿祥与天津水彩画界很熟悉,由于水彩画作品不多,对每一幅作品都做了详尽的点评,并跟大家交流自己创作的心得和经验。他讲到水彩画近年来发展非常快,天津的水彩画发展势头也很好,创作力量也很强。他感受是作者们平时画得比较鲜活,但转为大展的创作有些死板,问题在于水彩画在天津还没有形成学科化的研究,画面感略显陈旧,力度不够,缺少转变为创作的办法,要运用工具、借助外来力量如油画,来刺激水彩画做一些新的尝试。水彩画一是现场画写生,二是在画室创作,因而技术性、材料的要求更高,使画面更精致到位。
原天津美院院长姜陆对天津美术界情况非常熟悉,他说,今年天津承办中国画展区,借些东风,天津市各方面都高度重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也空前高涨。他谈到版画的间接性绘画特点,对版画价值来说,强调技术技巧,讲究形式,关注生活,要有真切感受。当前版画进步很大,从技术层面来说,条件优越齐备,艺术技艺提升,国际交流频繁,版画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天津是版画重镇,虽然地域文化特点不是特别明显,但受约束少,有利于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他强调作品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在整体面貌上要形成合力,例如参展作品的装裱等要到位。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