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加盟
您的位置:首页 > 展览资讯

“层层天墙”当代水墨艺术家郑重宾个展举办

发布时间:2015-06-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静涵

摘要: 当代水墨艺术家郑重宾个展“层层天墙”近日亮相北京墨斋画廊。本次个展中,除了呈现郑重宾的最新水墨画作外,还展出了同名光线与空间装置作品《层层天墙》,以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展品的重新设计版。


  原标题:郑重宾:当代水墨的变奏


  郑重宾 《层层天墙》 光线与空间装置 2015年

郑重宾 《层层天墙》 光线与空间装置 2015年


  近日,当代水墨艺术家郑重宾个展“层层天墙”在北京墨斋画廊举办。同期,他还参与了两个国际展览:德国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收藏“从一首诗到日落”和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的平行展“个人结构——跨越边界”。作为一个从传统水墨转向当代水墨探索的艺术家,自上世纪80年代起,郑重宾便将白丙烯和水墨融合展开实验。他从材料、绘画以及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入手,重启了传统绘画中的内在精神,也为当代水墨的表达探索出一个新方向。

  “墨”:中式媒介的西式思考

  郑重宾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现杭州中国美术学院),专攻传统水墨画中的人物画,但作品却在形态变异和材质语言上进行了更多拓展。1988年郑重宾前往美国加州,在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的同时,他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两者的基本因素: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和几何形态。

  不同于一部分中国当代水墨的具象描绘,郑重宾扩展了传统中国画的视觉语言。此外,相比传统中国画以水墨进行叙事表达或形式美探索的媒介,郑重宾思考的是水墨作为物性本身所承载的视觉与感知能量。

  对于水墨,郑重宾认为所谓当代水墨,即为当下的创作,既有传承又有突破。他说:“为了丰富水墨表达的词汇量,我试图探索和挑战水墨所能达到的语言极限。我认为在空间观念上下功夫非常重要,它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水墨画的角度。”

  “熵”:自然脉络中看水墨精神

  本次个展中,除了呈现郑重宾的最新水墨画作外,其同名光线与空间装置作品《层层天墙》,以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展品——环境影像装置《运行中的异化之景》的重新设计版,都用最直接的方式,本质地还原与阐释郑重宾在艺术创作中的思考和探索。

  在装置作品《层层天墙》中,有折叠感的墙面被具有代表性的白丙烯水墨材料的作品覆盖,光从天顶打下来,形成视觉感受,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中极具智慧高度的自然观。作品与环境化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同时,却又坚持自身的物质存在。

  郑重宾不仅跳脱绘画语言的常规思考,使中国传统的墨色与光影共构出更具“物质感”的画面,他更把绘画转变成所在空间的建筑元素。比如,其影像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在全黑的密闭空间之中,影像投射在专业的戏剧舞台幕布之上,左右两旁的墙壁呈现120度角,在一定的虚化度之下反射着影像的图像,造成了近乎180度的环绕立体影像效果。影像中呈现的,是这个世界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人造的多重对比结构。

  “有形与无形在这其中产生了相互的转换,其实我们所谓的中国传统绘画也一样,都是在抓住对象的某一种状态。”郑重宾表示,“熵”本身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是一种从无次序到有次序状态的程度,而水墨就是较佳的从无次序到有次序状态的表现。传统艺术也是这样,只要运用得好,就有蓬勃的生命力。


(责编:陈珍珍)

请扫描新闻二维码

分享: 更多
用户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赶紧抢第一条评论呀。